冃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吴亦凡吴亦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字面上看,月是最适合用五行的文字来定义其属性的。 月是象形文字,初文似新月形状,而五行中的土,金,水都是形态比较像“月”的字; 后来形成的偏旁月字旁的字很多都与土地,田园相关(坤、壤、田)或者与水分有关(江、河、润)。 所以月的五行应该算是土或者水的代表。 但古书上也有其它说法。 比如《黄帝内经》中提出: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血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这里的月指的是阴的意思。又如《礼记•礼运》:“何谓四灵,曰麟,曰凤,曰龟,曰龙”,郑玄注:“月之象,见则为明也。” 这似乎把月的五行定义为木了。还有古人把月亮的运行轨迹称为“月轨”,这个“轨”其实就是指木星,所以月的五行应该是木无疑了。

但以上说法都有些矛盾。 因为土和水一样,在四季中都有显现,而木却只在春季有。 如果把月的五行定位为土或水,那么与土相关的脾,胃等脏器在人体结构中处于中央位置,与季节的配属也是秋季(见周尔洛著《中医基础理论》P286图13-47“五脏阴阳四时分配表”),这样才是合乎常理的。

我个人更偏向于认为月的五行属土。因为土主信,而在《中庸》中这样表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的中和就是土,也就是指五行中土生万物的意义。中医中关于脾主运化,胃主受纳的原理也可以用土的特性来解释。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古人的认识中,人体的器官分脏(六腑)腑(五脏),而经脉则有十二经,奇经八脉等组成。这些经络气血在体内的运行是有规律的,即《素问.五脏别论》说的“行脉而已”。

人体的外部也有这样的规律,即《素问.脉要精微论》讲的“尺内上下左右,周而复始”。 所谓“行脉”,就是血液在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部位运行。这一点与节气是吻合的。以正月(立春)为例,正是阳气开始生发,大雪消融的时候,这时心脏和小肠的血液就会向四肢末梢运行,二月(惊蛰),天气逐渐转暖,心和小肠的血液开始向头部运行,三月(清明),天气转温,血液向全身运行……如此循环往复,正如《内经》中所说的那样:“脉从之日,高下至地,血行一周,阳气尽,阴气盛,则目闭,气不足,则耳闭,阴阳平,则眠,夜半阴阳交替,故寤寐矣。”

郦欣灵郦欣灵优质答主

在甲骨文中,"元"(圆字)的写法,是一个人头的形状,引申为为首的,第一的,开始的,根本的等等意义。在金文中,"元"字在人头的基础上,加了类似发髻的符号,表示蓄发。在小篆中,"元"字的人头部分,由圆转方,并与发髻部分融为一体。在汉字简化过程中,方块中并入发髻的形状,被简化为一个“日”字,而作为本字的"日",则在易经中被借用了。

"元"字的五行属性为木,在人的身体中,对应的脏器为肝,情志为怒。肝经的子午流注时间,为夜间的11点至次日凌晨的3点。如果在这段时间内,肝脏仍无法得到很好的休息,就会影响肝的正常疏泄,而造成人体情志上容易发生偏颇。肝经对应四季中的春季,故有旺春之说,这时肝气内盛,疏泄功能正常发挥,人体各个功能系统,也如春季一样,生机勃勃。如果肝气过旺,则会抑制肺脏功能,使肺金过弱而致病。临床上对肝脏的治疗原则,一是宜疏不宜堵,二是宜凉不宜热。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