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夹层怎么回事?

牟启航牟启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夹层”的概念在金融领域里特别常见,而它的本质其实就是指资产抵押债券(ABS)市场里的“优先/劣后”结构。 比如我们在ABS分类里面看到CPPI结构,它对应的英文全称是Constructed Pool of Payments through Interests,这种结构的资产支持证券就是把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先用于偿付风险相对较低的“优先”级,剩余部分才用来支付风险较高的“劣后”级。这样通过构建一个“优先/劣后”的结构,把原本可能收益和风险都集中在“普通”级别的贷款分给两个级别分别承担,从而实现降低整体风险的诉求。

类似的,在公募基金产品里存在的“优先/劣后”结构,也是希望能通过对风险的不同容忍度来区分基金投资者的类型,将投资策略的风险相对较低的部分提供给追求稳定收益的“优先”投资者,而把风险相对较高但预期回报也更高的部分留给“劣后”投资者。 但无论是从ABS还是公募基金的层面去看,这个“先进先出”的优先/劣后结构都只是一种工具,我们更需要了解的是决定这个工具设计以及具体运作的逻辑。

以公募基金为例,影响一篮子标的基金产品风险的主要因素有基金的产品特性、产品的风格指数以及底层资产的波动率等。其中产品特性和风格指数比较好理解,但底层资产的波动率往往容易被忽略。要知道一只基金可能因为持有的股票或者债券发生违约而导致资金亏损,但在另一类基金里同样可能有类似的不幸事件发生,进而导致整个组合的损失。

为了控制这样的意外情况,基金经理会在不同类别基金之间进行配置,寻求降低单个资产的暴露水平并同时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而在这种情况较为常见的市场上,基金经理也会通过分散投向的方式去优化整个组合的表现。 回到主题,其实基金管理人的目标仍然是追求投资者满意的收益率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组合的波动,在这个前提下,由于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存在,才会出现所谓的“优先/劣后”结构。

晏依泠晏依泠优质答主

基金的所谓夹层,即指在基金净值下跌过程中,因为基金产品规模不断赎回导致的后续净值反弹变小的现象。夹层效应一般发生在基金净值下跌途中开放申赎的混合型基金或者股票型基金。比如一只0.8元净值的股票型基金,由于该基金已经下跌了一段时间,此时出现反弹,净值涨到0.9元,由于该基金有申赎功能,很多基民看到净值开始上涨了,就申购进去了,而净值1.09元的基金由于跌幅不够大,在反弹到0.95元的时候就很难吸引到资金申购进来了。夹层效应使得基金规模变大,后续反弹变小。比如前面的0.9元的基金涨到0.95元就涨不了了,如果这只基金后续的业绩是1.1 元,那么在0.95元之前买的基民都是赚的,而后面进来的,还是亏钱的,这就是基金的夹层,也就是说越早买越好。一般夹层效应在一年以内完成。

一般基金在经过夹层效应以后,会有一段时间的建仓期,然后净值慢慢才回到1.00元。因此在挑选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的时候,如果想捡便宜,应该挑有净值夹层的开放型基金,而不要去挑净值很高还在夹层中间的基金,后面可能就很难上涨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