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垄断企业有哪些?
上海在国企改革之路上一直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早在2003年就开始推行集团整体上市,后来推出国有经营性资产流转平台——尚贤投资,开始实行“整体改制+金融创新”的产权改革模式。
目前在上海,除了少数依然保持政府背景的如交通、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外,绝大多数国资企业都已经完成了公司制改造和上市的改革任务,市场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当然,作为特大型城市,上海仍然保留了一些特殊功能,因此也遗留了部分垄断产业。
这些垄断产业的经营者因为掌握着稀缺的资源,所以盈利能力相当强。以电力为例,根据《2016年中国发电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主要指火力发电)实现营业收入5.78万亿元,利润总额4768亿元;而上海的发电行业则实现了营业收入781亿元,利润总额581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34%和12.2%。如果再加上供水、供热等部门,电力行业的盈利水平更可高达20%以上。 而对于一般性的竞争性行业,由于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激烈,即便有国资背景的企业往往也是业绩平平。
还有一些国企虽然不再具有行政垄断的优势,但凭借先发优势或者技术优势,在行业内仍保持着领先地位,盈利能力同样很强。比如化工行业的上海石化,纺织行业的华纺股份等等。 从市值来看,上海最大的垄断型企业要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旗下的两桶油——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
2019年底,中国石化的总资产达到了7.1万亿,其中上海市国资委直接或间接持有约三成以上的股份。2018年度这两桶油的合并财报显示,旗下共有34家主要子(分)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超过了千万元,其中有12家的营收超过了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