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代表什么生肖?
我觉得是“牛”,为什么是牛年而不是兔年马年? 首先,在中国古代农耕社会,以农历为例,腊月立春为春节开始,这个时候刚好是农闲之时,家家户户都赶着回家过春节,而春节又是传统习俗里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而春节前夕正是腊月(十二月),这时候农历的月份正好有“丑月”“寅月”之称。
接着说“牛”,在中国文化中,“牛”是一个勤劳的象征,《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段中有这样一句评价刘姥姥的话“老寿星、牛魔王”,可见“牛”是勤劳、善良的代表。 而“鸡”就不同了,在传统文化中“鸡”多是指公鸡,而公鸡的形象大多是在清晨打鸣报晓,而报晓意味着新的一天开始了,新的工作要来了;再者,从十二生肖来看,“酉鸡”属于十二生肖之一,而“子鼠”却并不是十干之首。所以我认为是“牛”不是“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对应十二地支,分别为:鼠对应子、牛对应丑、虎对应寅、兔对应卯、龙对应辰、蛇对应巳、马对应午、羊对应未、猴对应申、鸡对应酉、狗对应戌、猪对应亥。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今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迷信风水文化里,形成了现在的十二生肖。在现代,十二生肖仍然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