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什么特色的东西?
老上海最有人情味的地方,不是城隍庙,不是静安寺,也不是南京东路淮海中路,而是石门一路的石门二路附近。 这里是上海老城厢里弄聚居地,是真正的平民百姓居住的区域。也许你没有听过这里的名字,但只要你走过路过这里,就会注意到随处可见的“石库门”建筑——这就是海派文化最典型的特征之一。
石库门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中期,当时上海的租界扩张使得很多居民搬迁,原本地处闹市的百姓搬进了租界,而原有的房子就被洋人拆掉重建了。为了适应西方人的审美和习惯,当时的建筑师在建造新房屋的时候融入了更多的欧式风格,于是就有了这种带拱形窗的石砌住宅。这些石库门里弄建筑遍布于旧时的上海市区,而石门一、二路的石库门是最有名气的代表。
走在石门一路、石门二路附近,可以看到路边一个个红色的小门头,上面写着“文庙街”“福佑路”等字样,这一带就是以前的老城厢。沿着石库门小巷走进里面,两旁是高耸的围墙,墙上的藤蔓枝叶茂盛,把整个环境点缀得十分静谧。如果恰好遇到一家门口挂着红灯笼或者门前有香火的,那一定是佛教或道教信徒的家。因为这里曾经是上海宗教信仰自由之地,佛道儒教都能在这里找到立足之地。 现在,虽然石库门里弄已经很少能看到贫民的踪迹,但这些幽静僻远之处却常常能寻到文人雅士的踪影。
我曾经在石门二路的一家茶馆内看到过刘墉的画展,在石门一路上看到过很多书画展览的宣传,原来这里是文人荟萃之地。这里也是电影《大明劫》的取景地之一。虽然周围高楼林立,但走进这石库门的深巷之中,依然还能找到属于上海老街的烟火气和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