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里什么是木?
“木”,在东方,主春生,代表一切生物的萌芽、生长和繁衍;在方位上象征前进、升腾、繁荣。 简言之,凡具有生长功能的事物皆属于木。《素问·五常政大论》曰: “木生于左” 此处的“木”,当指经脉之气运行于体表而言。因为人体之经脉大多左右交叉相并而行,只有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是单独循行于体表的经络。而心经和肝经分别对应的是五行的火和水,故称为“水生木”(注:中医文献中还有“土生金”和“土生木”的说法,意思是指的脾土旺盛能够生金,又能够生木)。
所以,从中医理论来说,人身体上的任何生理或病理变化都可以用五行来解释。人们可以用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来指导养生防病、治病救人等活动。 当然,五行的相生相克并不是指某件事物一定能产生另一个事物,它是指在某种条件下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如肝属木,心属火,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心火能制住肝火。但肝火太旺,往往由心火不足引起。可见,在调节肝脏与心脏的功能时,必须考虑它们的相生相克关系以及各脏腑之间相互影响的复杂性。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指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是构成宇宙的五种基本元素,也是万物相生相克的依据。 “行”在古代汉语中是指一种动态过程或行为,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流动或者循环。 “五”代表的是数量中的中间数目,也就是五个以上和五个以下都不包含的意思。
简单说就是金、木、水、火、土5种元素的运行方式,而不是什么12地支什么的。 如果要了解五行是什么还需要了解下古人关于自然的看法,需要把这种认识放回去理解,否则就只是一些文字符号而已! 我个人认为,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大自然不是像今天这样的,而是有规律的有节奏的向前发展的并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不像我们今天这个样子静止的。所以古代的阴阳学说讲的是两种运动的结合(阴指的是静,阳是指动);天干讲的是自然界在时间上的运动,它是用十个字描述一个周期,十干合起来叫“甲子”,六十干周而复始叫做“花甲子”;而五行讲的是自然界在空间上的运动,它是用五种颜色描述空间上五种不同的地方,它们组合在一起就像是一个个“方框格”;这些运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点进行的,这点就叫太极图的中极。因此五行其实就是五种颜色的变化及其组合方式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