夗五行属什么?
夗,读音yuàn wǎn 或 yuān wǎn,古同“宛”。 夗字的繁体字为夗(wan)
1.〔~~〕a.曲深,如“南山朝朝落,白日复~~;b)忧愁的样子(如《诗经·小雅·四月》:“忧心如~~” 今本作怨兮、曰)c)安静的样子(如屈平《离骚》中的“伏虚兮闲静”)2.通“碗”(wan),容器3.姓4.又读wǎ n (wan三声)。
《说文解字》载 “夗,委宛也。从女,宛省声。”“委宛”之义与上文之含义相同。所以,夗是象形字,其甲骨文中“爿”上部为双手,表示用手托起的意思,中间为“口”字,下方一腿,表示人睡卧的姿态,下面一横,表示床榻。整个字形象地表现了人侧着身子睡的状貌。金文将上面的“口”讹变成“大”,小篆将上面的“大”讹变成“月”,隶变后变为“夗”,楷书则写作“臥”。“卧”和“夗”二字现在都只用作动词,但古字都还兼有名词的功能,在表动词用意时还可以用作宾语,而且这个宾语一般都要放在动词前边做修饰成分,并且这种用法多用于诗赋中。可见,古人对卧的状貌观察得极为仔细准确。例如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有“东家之子……掩袂故遥遥。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这里的“逶迤”就是形容女子卧的姿势美丽。
5.又读yán wǎn (yan 三声 wan 三声 ),解释为车辕两端垂着的车轭。《史记·秦始皇本纪》里有“骖乘魏公子无忌”句,裴骃集解引张揖曰:“骖,驾车左边的马。”司马贞索隐云:“骖,谓两边之辔。”张守节正义亦称,“骖,两服马外骖马也。驾四马者,两服两骖。”“骖”在古代既指车两旁的马,也叫“骖马”或者“骖騑”。而“宛”在这里当指车辕上的“轭”来说,因“宛”在字义上可理解为弯曲。据《周礼·夏官》载:“凡戎事,翰车骖服。"郑玄注云:“骖服,服马去两服马谓之骖,此骖服言两服,与上服马异者也。”这里的“宛”就是车辕上两个环钩状的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