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五行中属什么?

扈博轩扈博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亦,会意字。金文(古文)中从“阝”(邑),表示土地;从“象形字”,像屋檐,有“阝”的地方就有屋宇。所以,“亦”表示居住的意思。 篆文中,“宀”(房屋)变成主笔,把“卩”(耳)包到里面。这样,“亦”的字形就改变了。但是,意思没有变。 隶书、楷书承袭了篆文的字形,变成了“乙”,但读音和意思都没有变化。

“乙”在古文字结构里,是一个象形字,上面的一横代表屋梁,下面的一竖代表承重的大木柱子,中间的一短横代表房顶的短墙、飞檐之类的。 “乙”代表的是房屋的一个局部。所以,“乙”用在名字里,就是代表一个“家”,即现在所说的“姓氏”。

《白虎通》云:“姓者生也。人禀姓而生,故名谓氏。”古代的姓与氏是不同的,姓明确表示女性所生之子;而氏是男性所生的儿子。姓多由女字旁或女字变形而来,如姜姓之“姜”,姬姓之“姬”。而氏则大多由“贝”字或“示”字组成,如秦氏之“秦”,鲁氏之“鲁”。

古代的姓氏跟现代的姓名一样,都是作为人的标志符号。古人说:“一人之家,十人之乡,千人之城,万人之国皆有名号”(《礼记·檀弓下》),就是说无论一个家庭、一个乡、一座城抑或是一个国家的人都有姓。

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天子赐给有功的大臣姓“姜”,周王赐姓给燕国君主,是因为这些部落原有的姓不能体现他们受封后的地位。这种情况类似于今天政府授于少数民族领袖以汉姓。 汉代以后,姓氏合流。

“姓”表示家族血统,男性传承自母亲一脉的姓氏;“氏”代表女性所生之子。也就是说,“姓”只能从母系血统方面识别,而“氏”除了具有“姓”的功能外,还从父系方面标识一个人的血统。由于父系血统经常变化,“氏”就显得比姓要灵活得多。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他们不遵循汉族“姓”的传统,而是以自己的姓氏为姓,尊大的姓氏,小的姓氏则成为名字的一部分。这种“姓”的作用开始向名字偏移的现象很普遍。隋唐时候,贵族不仅以姓字命名为姓氏,有时连皇帝的名字也用姓氏称呼——这就是所谓“李唐”。宋代以后,姓名中的姓氏部分,往往用“氏”来标记。

时至今日,我国的姓氏已经失去了作为个人标志的意义,而在社会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则是其中少数几个标志性姓氏。而一些带有封建色彩、歧视色彩的俗姓也逐渐消失。

季雨艺季雨艺优质答主

这个嘛…… 题主是不是想问,为什么《山海经》里很多神祇的名字中带“亦”字呢? 这个字的读音是 yì[1]或yì[2]或者yí(第三声); 在古籍中的写法也有多种,比如作“禺”、“隅”或是“禺”; 其古文字形如下(见图): 而此处的“禺”通指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异兽,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猿猴之类动物。 “亦”字在此处即代指一种类似人形的怪物了——这种怪物的形象和习性都是类似的,所以用同音字来称呼它们是非常合适的,就好像我们称呼一些看起来像人的东西时用汉字“人”一样,因为人是很类人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些带有“亦”字的上古时代神祇名字: 风伯扬翳: 玄冥禺强/禺京: 后稷弃: 夸父: 羿大羿: [3] 嫦娥: 刑天: 应龙: 土伯: 共工氏: 夸父的孙子: 夸父的女儿女魃: 夸父的儿子: 盘瓠: 等等…… 我想这似乎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