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五行属于什么?
“珠”字,在现代汉语中一般用作名词,指珍珠或形状像珠子的物体;而在古代汉语中,则还可以作动词用。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穡。”——《尚书·洪范》 《说文解字》对“润”字的解释是:“濡也。”段玉裁注:“濡者,湿之施于物者。故凡濡滞、濡染、缠绵皆谓濡。此润之本义……而润泽之言由此生焉。”可见,这里的“润”就是潮湿的意思,相当于现在说的“湿润”(或者叫“湿气”)。根据这一意思引申为“光润”之意——也就是“滋润”了。 所以在这里,“润下”就是指水性润而下流的特性。按照水的这个特性,水是往下走的,所以凡是向下走的路,我们都说“下行路”“下坡路”“下坡”;往低处流的水,我们说“流水”“江河湖海”等等。
再回过头来看“珠”字的本义是什么? 《说文解字》解释得也很清楚:“珠,蚌之肉,外有纹脉如丝著而为珠”。这就是说,“珠”是一种从贝壳里取出来的东西。不过这种贝壳与现在的不同,它长得有点像鳄鱼。据古书上说,它的名字叫“蚌”,其壳内能生出一种像珠子一样的东西来。人们把这种贝壳取出珍珠之后,剩下的壳就被称为“珠母”。 由这里可以看出,古人所说的“珠”和现代的“珍珠”其实是有区别的——“珠”指的是天然生长或人工培育的蚌壳里的东西,而“珍珠”是指蚌病后分泌出来的一种物质,然后被细菌附在上面形成的颗粒状结晶体。
因此,如果按古代的这种说法,“五行”中的“珠”当指的就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