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景点在哪里?
嘉峪关关城 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迄今保存完好。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嘉峪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三闸组成,布局严谨合理。关城占地33500平方米,沿西、北、东三面筑有防御工事,气势磅礴。 关城内仍有兵营和庙宇建筑。主要景观有:敌楼、关帝祠、文昌阁、鼓楼、钟楼、御容殿、麒麟阁等。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位于嘉峪关关城北墙西段,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馆址系乾隆年间修建的“嘉峪阁”建筑群遗址。 博物馆以历史文物、专题照片与模型、雕塑相结合的形式向观众介绍中国长城形成发展的历史和分布状况以及明长城西端的雄姿,重点展示嘉峪峡谷长城建筑奇观及其在国防战略和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馆内还设有放映厅,定期播放有关长城和嘉峪关的专题片。 悬壁长城 在甘肃嘉峪关境内黑山石崖峭壁上,有一条长约30米,高约10米的古城垣遗迹。这条遗迹建成于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因建在黑山悬崖上,远看犹如悬空吊在那里,因而得名悬臂长城。 悬壁长城距嘉峪关约25千米,在黑山北坡的一条峡谷中,自山顶竖直而下。墙体用黄土夯筑而成,底宽5至8米,顶宽4米左右,高度均在十余米以上,底部有一排垛口。墙体用土夯筑,外侧无扶壁柱,内壁通体用黄土夯打而成,外表虽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仍十分坚固。
明长城西端起点 嘉峪关关城是明长城西端的重中之重,当年建筑关城的材料来自很近的一处石灰矿,石块磨光后呈灰白色,故名。这里的城墙雪白而坚厚,除个别地段向外砖石坍塌并引起城墙开裂变形以外,大部分都很完整。从城墙上可以俯瞰整个关城及河西走廊的景象:东边是苍茫无际的戈壁滩,西北方向是绵延起伏的祁连山脉,南面是黑山悬壁长城,西南方是酒泉市。站在城墙上,可以看到山脚下的天下第一墩。
嘉峪关关城位于嘉峪关城西侧5公里的嘉峪山中轴线南、北两侧。从关城东门入关,沿着中轴线走,依次可看到五座城门,即东瓮城、正阳门、关厢门、文昌阁、武胜门、西瓮城和后西门,这些城门均为砖砌拱形门洞式结构,其中前四道城门的门道已不复存在。最后还有一道西瓮城城门,门道两侧各设一座角楼。
关城呈正方形,四面都是城墙,周长约3.4公里,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关城的中心是座巍峨雄伟的鼓楼,它坐北向南,高17米多,楼上原置鼓40余面,故称"鼓楼"。
城楼上有60个女墙作为瞭望敌情的设施。再往上是六角重檐亭子似的高楼,名为"文昌阁"。登上顶层凭栏远眺,河西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关城内有文昌宫、关帝庙、戏台等古迹。文昌宫建于明朝,关帝庙建于清朝嘉庆十二年(1807年),现存建筑多为清末民初所建。 嘉峪关关城的建造形式是参照古代中原地区城市布局而建,同时吸收了汉族建筑和少数民族建筑的技艺,形成了既具有传统建筑风格又富有边陲特种特征的特殊风格。
现在这里已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了,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天下第一墩 天下第一墩位于嘉峪关市区西南7.5公里处,黑山石砾堆积的断崖上。是明代永乐年间修筑嘉峪塬烽燧的基础上重建而成的。第一墩东西两面均是陡峭的石壁,只有南面和北面各有道路通达,地势极为险要、壮观。 该墩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3年),是明代肃州守备西域的主要军事关塞之一,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现仅存基座及半截身子的烽燧,高达16米,顶部已经塌毁,但下部还是保存得较好。第一墩的旁边就是嘉峪关关城的东南方。如果去天下第一墩,不妨顺便去转一转。
黑山悬壁长城 在嘉峪关市东北7.5千米处有一座形似黑山的陡峭山峰,这便是黑山。山上长城逶迤曲折,宛如玉带盘绕于峰脊之上,这就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遗存——黑山悬壁长城。 黑山悬壁长城西起沙岗湾,东至十二墩,全长20余里,是明长城西端的一座军事城堡--瓜州卫城的一部分。城墙依山势而筑,因山高墙陡而得名。墙体是用黄土夯筑而成,下宽上窄,底宽8~9米,高10多米,顶部宽度仅为2米左右。据考证,这一段长城为明初所建。长城沿线每隔不远便有一座城堡或烽火台与之相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