鲐出什么生肖?

经馨露经馨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鲐”字,读音【tái】。从鱼,台声。本义:海鱼名。 《康熙字典》记载: 《山海经·海外西经》:“诸沃之野……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 《大戴礼记·夏小正》:“正月,獭祭鱼;二月,蛰虫始振;三月,獭祭鱼,鸿雁来;四月,椹饭熟;五月,螳螂生;六月,鵙始鸣;七月,蟋蟀居壁;八月,白露降;九月,雁来宾;十月,霜降;十一月,鹖鴠不鸣;十二月,蚯蚓结。” “鲐”是一种海鱼,和鲤鱼、鲋鱼之类,属于近亲。古人认为,这种鱼“月月食鱼”(指每个月都捕食鱼类),因而有“鲐食鱼”的称谓。又因其肉色金黄,如柿子成熟时那种艳丽的橙黄色,于是又有“黄鱼”“金鲫”之称。 “鲐”字在古文字构形中是左右结构的字。到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时,将左边的“鱼”旁移至下一横画之上,作了形声结构的字。现在通行的文字里,则进一步简化为左右结构了。但是,这个字的偏旁部首,历代都有变化。在清代魏承爵著的《重编互注宋本广韵》中,这个字的繁体字“鲐”旁边还注明了这个字在古代不同书体的字形。可见,古代的“鲐”字,是做过一些形状上调整的。

这个字现代拼音输入法中的声调标注,沿袭的是旧式标注方法,应该调整一下: “鲐”字,应标调号:第三声。而不是第一声! 顺便说一下,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tái】,也是古代汉语音变的一个例证。

在唐代编撰的《玉篇》里,对这个字注出了两个读音:【tái,chí】。其中,chí音已不用。读作【tái】的时候,是指一种竹木编成的器具——簟席,也就是现在的凉席、竹席。 《康熙字典》里,这个字只有两个读音。就是【tái】和【jiē】。用字义标示,还分别给出了几个不同的词: 其中【jiē】这个读音的词,有两个含义: 一是用指一种鸟,即【鹪鹩】,亦称【黄雀】。这种鸟,善营巢穴,俗称“造屋的”。

二是指一种兽类,即【獐】。这种动物,古称“山麋”。因其尾形似竹节,故又名“竹节獐”。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古时“鲐”字读音和书写形式是有变化的。这种异同,反映了汉语文字在古今演变过程中,“一字多形”“一字多音”的普遍现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