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是成语吗?

韩以玲韩以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朝花夕拾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hāo huā xī shí,朝、夕:表示时间。指早晨刚开的花,傍晚才摘下。比喻不失时机地评价或采纳某事或人。

朝花夕拾,出自《清诗纪事·康熙卷四》。今多用作书名,比喻重新拾取被遗忘的珍贵事物,多指回忆过去。通常用来修饰回忆性散文。

朝花夕拾成因

在《清诗纪事·康熙卷四》中“朝花夕拾”原句如下:

朝花夕拾一杯酒,春水秋山两不差。(清 杜茶村《题秋山春水图卷》诗)

这四句话,是个骈句。前面“朝花夕拾一杯酒”对仗后面的“春水秋山两不差”。

“春、秋、山、水”,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朝花夕拾”,是个比喻;“两不差”,意思为两个不差啥。

这句话的理解应该为:春天的水与秋天的山,没有两样,早晨如花的杯中之酒在晚夕时喝着也一点都不差。可见,朝花夕拾原意是说,早晨如花的酒与夕时喝着没有啥区别。后来,引申成意思与原意差不多的“早晨开的花,傍晚时把它收回来,形容时间隔了很久,旧事物被回忆”。

朝花夕拾出处

在鲁迅的《而已集·题记》中“朝花夕拾”原句如下: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与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成圆润。”

鲁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刚摘下来的带露珠的鲜花,颜色香味自然要比隔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后再去折那朵花(夕拾)好很多。但是我不能做到“夕拾”是“带露折花”。即使如此,我努力地完善它,也可以使离奇与芜杂使我眼前呈现出近乎圆满的景象。

由此,可见,当时鲁迅的《朝花夕拾》的书名,蕴含了他创作这部散文集的艰难,体现了他尽量使《朝花夕拾》更好的良苦用心。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1月至11月,共10篇。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创作这组散文时,鲁迅正在广州的中山大学任教。

《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它记录了鲁迅先生从幼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再现了当时的人事的风习画面,是研究鲁迅先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文献。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