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本有哪些版本?
目前,国内小学课本版本之多,涉及地区之广,令人惊讶。 1949年以前,我国中小学教材分为国统区和解放区两种,由不同政权领导下的教育部门编写。新中国成立后,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使用全国统编教科书。“文革”期间,除少数地方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外,大多使用教育部委托东北师大编写的《小学各科教学参考资料》和《中学各科教学参考资料》,简称“两本资料夹”,供师生自学和备课使用。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地教育部门和出版机构为了争夺生源,纷纷推出自己的教辅材料。我国的中小学教材版本越来越多。 以初中历史教材为例,在“文革”前只采用人教版一套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北师大版、沪教版等版本。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历史新课程的不断涌入,越来越多的外国教材进入中国,并形成一定规模。到2005年春季开学时,北京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校选用外资力作的教材或改编的教材。据估计,现在全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使用各种境外教材。
面对纷繁复杂的教材现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开始行动了。从2001年起,国家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陆续审核发布普通高中历史教材和学校社会学科必修课程及实验教材(包括历史、地理、政治三科)。
2004年开始,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语文、数学三科教材进行审核。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一庞大工程终于如期完成。
国家教委于2006年和2007年先后颁布了《关于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调整义务教育科目设置的通知》,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科目分为人文社科、数理基础科学、语言与文学、艺术、体育与健康五大类。同时明确规定,各地编制教材要根据课程标准,坚持自主编写的原则,鼓励不同区域和学校组织力量开发适合当地学生使用的特色教材。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有关部门不仅对中小学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严格审核监管,而且就教材的版式、图象选择也有规范和要求。如要求小学低年级教材不安排汉字学习,中年级不再安排拼音练习;图片要清晰美观,尽量不用外国文字出版的图书做插图;教科书正文中的标题用字一律用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