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攒肚是好事吗?
是不是好事要看情况的,一般来说,3个月以内的婴儿出现“攒肚”都不是好事! 什么是“攒肚”呢? “攒肚”也称为“生理性腹泻”,是指新生儿大便次数减少,每2~5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排便一次,但粪便量并不明显减少,外观颜色正常或是略黄,颗粒饱满,便质较硬,不易排出;而排出的粪便有一股酸臭味,并且可能带有黏液。 而造成“攒肚”的原因主要是宝宝肠道功能完善、消化系统运转能力成熟的表现之一。
3个月以内的宝宝出现“攒肚”,原因可能是母乳喂养的妈妈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引起奶质变化,导致宝宝消化吸收不了,从而出现“攒肚”情况。 如果是这种情况,建议妈妈先注意自己的饮食调整,少吃不易消化食物,如过于油腻的肥肉、含蛋白高的鸡蛋等,饮食上做到清淡容易消化为主,这样宝宝的“攒肚”情况会逐步缓解。
但如果是因为宝宝肠道菌群平衡被打破,胃肠道蠕动不够引起的“攒肚”,那么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可能会对宝宝造成伤害。 比如说,一些家长由于担心宝宝营养不够,所以给宝宝喂食大量高蛋白质、高脂肪的饮食,却忽视了宝宝是否适应这种突然改变的饮食习惯。或者给宝宝喂得过多过杂,增加宝宝胃肠道负担,这些都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从而引起“攒肚”,这时宝宝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情况。 如果不是因为以上两种原因,而是由于宝宝活动量不足,长时间保持相对固定姿势,容易导致胃肠蠕动减慢,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情况,同样会引起“攒肚”。这种情况下的“攒肚”其实是一种病态表现,需要及时帮助宝宝恢复健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