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椇子的功效是什么作用?
“木直养中,其性轻清”,这是《本草纲目》对枳椇子的形容。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枳椇子如树木一般挺直、向上,药性疏散,具有清新之气。 这种药性特征决定了枳椇子能行能散,有两大主要的功效:一是解酒,二是化痰。
1. 解酒毒——促进酒精的代谢 古人发现,喝酒过量的人,吃枳椇子可以解酒。这一点在现代实验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1]。 研究发现,喝醉酒的人,血液中酒精浓度明显高于没饮酒的人,而给这些人体内注射一定剂量的枳椇子提取液后,他们可以较快地将血液中的酒精浓度降低到安全范围。 除了直接解酒,枳椇子还可通过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等机制来预防酒后头晕、头痛、反胃呕吐等情况的发生,是古书中记载的“消酒气”“解酒毒”的良药。
2. 化痰止咳——清肺热、润肺燥 痰源于肺,却又广泛分布于全身,所以,凡是可以祛痰的药物,通常都具有广谱治病效果。 正如《滇南本草》中说得好:“止渴化痰,除咳嗽,生津滋阴,疗吐逆。”
近代药理研究表明,枳椇子中含有的三萜类化合物和氨基酸,有明显的镇咳平喘以及抑菌消炎的作用;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祛痰作用。 临床上常将枳椇子用于肺热咳嗽、咯痰量多、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