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目标是什么?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普遍设置了体育课。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各类考试压力的驱使,体育课一直被人们所忽略,学校开展体育课程的随意性很大,一些学校甚至没有按照体育教材大纲来开设课程。从国家层面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统筹管理、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完善监督机制已迫在眉睫。 2017年6月,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多年下降,39个测试项目中有25个标准偏低,全国7-9岁男孩平均身高比30年前下降了14厘米;体重比30年前轻了3公斤。视力不良率继续上升,达到53.6%(高中高达84%)。 同样是在2017年6月,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师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在“全面体检”中,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儿童——由于缺乏运动造成的身体素质低下、体能匮乏。
因此从国家层面来说,重新建立并完善学校体育工作体系,科学规划课程设置、明确职责划分是当务之急。 第二,树立“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课程意识。 目前大多数学校设置的体育课都是纯生理健康教育,过于强调体力锻炼,忽视了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应增设心理素质及精神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通过课程教学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相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完善体育教师的职业评价体系。 在现行教师职称评定体系中,体育教师总是处于尴尬的位置。因为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很难用学科课时或者工作量来计算,再加上体育比赛风险大,很多教师都不愿意选择体育教师作为自己的评职方向。这种评价体制上的不到位,使得很多优秀的体育教师被埋没,而水平较低的一些非体育专业的教师却得到了晋升的机会,直接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师评价机制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