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针的作用是什么?
抗体针也叫免疫球蛋白,是免疫制剂一种,通过注射的形式进入到人体内起到预防或治疗作用。现在市面上常见的有预防用的疫苗和治病用的特免蛋白两种。 其中,抗体的类型根据其来源可分为:血清型、诊断型、治疗和预防性。
临床上常用的有诊断型的,也称为病源抗体检查,用于判断是否有病原体感染,具体有: 甲型肝炎的甲肝病毒抗体; 乙型肝炎的乙肝病毒抗体; 丙型肝炎的丙肝病毒抗体; 丁型肝炎的丁肝病毒抗体; 戊型肝炎的戊肝病毒抗体; 流行性感冒的流感病毒抗体; 人乳头瘤病毒的HPV抗体,主要用于判断是否有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疱疹病毒四型的疱疹病毒抗体;
另外还有预防和治疗用的特免蛋白,如狂犬病病毒抗体制剂、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毒素抗体制剂等,这些制剂需要医生根据病人情况来决定是否使用。 现在随着疫苗的普及,很多疾病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控制发病程度,减少发病率。但是对一些特殊人群,比如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人群,接种疫苗可能会达不到很好的免疫效果,甚至无法产生足够的抗体,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通过注射抗体针的方式提高机体对抗原的敏感性,进而达到预防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些抗生素可以防止病菌复制,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细菌性感染,但抗体针不能用来治疗细菌感染的疾病。 此外还有一些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在临床上也被用作于治疗一些病毒感染性疾病,但是这些药物并不能直接诱导人体产生抗体,因此并非特异性免疫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