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次经济危机?
谢邀,第一次是1949年至1952年的“三反”“五反”运动;第二次是1980年代前期的价格和工资双涨风潮;第三次就是今年的房地产暴跌、中小企业倒闭、银行不良率上升等危机了。每次危机都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动荡和经济下滑。 除此之外还有数次金融危机的冲击。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长期的战争状态和严峻的国际环境,经济运行主要依靠计划机制,市场作用极其微弱,因此没有发生明显的通货膨胀现象。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3年,我国先后进行了五次货币政策调整,但除了1984年和1993年两次以外,其他的调整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甚至出现了相反的效果。这五次货币政策调整的详细内容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货币政策在运行中遇到了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财政与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并不明显;二是宏观经济波动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
这些问题表明,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还没有完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方式转变过来,市场调节的作用十分有限。在这种局面下,经济的波动在所难免。 还要提及的是发生在1980年代的物价上涨,当时居民的生活水平刚刚经历了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最低点,突然面临物价翻番的形势,社会普遍感到生活水平下降。尽管当时的物价上涨有国际石油涨价和国内经济发展增速加快的因素,但是当时的政策制定者却选择用扩大内需(而不是控制投资)、增加供给(主要是增加农产品供给)的政策应对,结果导致通货膨胀愈演愈烈。后来发展到失控的地步。
这次危机给人们的警示在于,面对经济增长的加速,政府不得不出台严厉的紧缩措施遏制通胀,而经济过热的根源恰恰在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这一两难局面的根源在于政府缺乏有效的调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