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放在客厅还是厨房?
修谱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诸多家族的成员共同协力完成。修谱的原因多种多样,“追渊源、明世系、储借鉴、勤耕读、显宗功、垂后世”等,但更多的是为了“续断世系,纂辑遗毁,昭示后人,谨礼伦常,丕振纲常,敦风俗,启智慧,防懈怠,促忠良,禁妄作,止奔竞,厚人伦,戒异端,扶本竭源,固国本”等。而现在,修谱几乎成了家族怀旧、留痕的一种重要手段,对血缘的认同感,对祖先的尊敬崇拜之心也是修谱的重要动力。
从修谱的目的看,“资世系,博古系,续废系,显宗功,振纲常,敦孝悌,奖忠良,厚风俗,重人伦,防轻薄,戒淫滥”等,均与本族或自身子孙繁衍、道德修养有关;当然也有不少是为了方便“避害就利,均田产,析产基,经纠纷,维房产,肃讼渊,循祖训,遵族法,联近支,御外侮,固封域,保宗嗣”等现实问题的。
中国的家族文化历史悠久,谱牒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环境下的文化表征,它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认识、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资料。清代康熙年间修撰的《炎帝系谱》、宋代苏东坡等修撰的《庐氏世谱》、晋代贾启等修撰的《赵氏世谱》、宋代欧阳修等修撰的《新唐书·宗室世系》、宋代沈括等修撰的《天圣广韵》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而从修谱地方看,主要有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山西等地,其中以“江南四大谱”最为著名:一曰《柳江赖氏谱》,二曰《惠昌王氏谱》,三曰《浦江沈氏谱》,四曰《桐城姚氏谱》。
从修谱的形式看,主要分为世谱、宅谱、宗谱之分:所谓世谱,就是记录从己身往上祖先的称谓,及简略的事业、德行等等,如孔子世谱。宅谱一般只记有传世的文字,或考稽此宅第的创建、变迁等,如欧阳修《岘庄集》卷中有《新修何氏世谱序》。
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了解修谱到底有哪些功能:
1、历史传承功能。把本族从古至今的所有史实记录下来,留给后人,这是修谱的最基本功能的。
2、联络感情功能。族人通过修谱,联络了各自的感情,增加了对氏族的归属感和荣辱感。
3、昭示后人功能。把本族的典故、名胜、古迹记录下来,宣之于谱,让人知道,让人瞻仰,起到了昭示后人和教育广大族人的作用。
4、寻根遗风功能。人们通过修谱,找到本氏族的源头,追溯先人,怀念先人,继承先人,发扬先人,使后人充分了解本氏族的源流,不断追忆先祖的济世美德和高尚人格,以收振作精神,寻根遗风,光大祖业之效。
5、忠孝节义功能。忠、孝、节、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修谱把本族中这些好人好事记录下来,教育后代永远向这些英烈圣贤学习,使全族处于忠孝节义的风尚之中。
6、积善余庆功能。修谱把本族历代的善事集中起来,鼓励后人多做善事,使本族源远流长,人丁兴旺,财帛富足,子孙荣耀,积善有余,庆及后世,有深远的誉荫后代的作用。
7、联宗收族功能。春秋时期,晋国上卿赵衰的夫人郭氏死了,赵家把她葬在晋国绛邑的一个地方,称为“先田”,让他的子孙永远去祭祀她。从此以后,赵氏才有了自己的族墓地——先田。从此,中国才有了一年一度的冬至祭祖仪式,于是,赵氏子孙每逢冬至便祭祀先祖,相沿成俗,以表示慎终追远,不忘本。冬至日祭拜祖先,相沿成习,便有了宗族的意识,从此,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炎黄子孙。这就是中国联宗收族的最早范例。
我们修谱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让子孙后代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来龙去脉,更多的认知自己的祖先,增强他们的家族观念,加强他们的团结精神,更好的继承和光大祖宗的遗风,积善余庆,源远流长。但是,现代人修谱,总免不了有自己的一些功利性在里面,于是,将族谱放在客厅或厨房,希望先人能够保佑自己风调雨顺、发财致富等等,这本身,其实就没有认识到族谱本身所代表的意义以及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