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冰凌土堰还有什么?
一、“土”是万物之源 《周易》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意思是说伟大的天空(乾)是万物的源泉。《周易·系辞上传》又云:“坤至柔,故能承载。”意思是说大地(坤)是万物的承载者。可见,“土”在《易经》中既是万物之本源又是万事之承载者。 而中医理论体系虽来源于《周易》但又与易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土形生万物”的记载。
二、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 “土形生万物”,这个“土”指的是什么?其实,中医所说的“土”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人体器官——脾胃。张仲景在《伤寒论·自序》中说:“建其中州,温病自愈。”这里的“中州”其实就是指的脾胃。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甘薯》中言:“其味甘,其性缓,色黄而润,此土之气也。”可见,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两脏共同完成水谷(食粮)的消化吸收,输布精微,化生气血,以供养全身。所以,《素问·经脉别论》中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五脏赖其滋养,人体若失其所养,则百病丛生。
三、脾虚则百病丛生 《灵枢·五癃津液别》中说:“五谷之津液,合而成膏,以灌五脏。”说明饮食经过脾胃的运化,生成水谷之精,输送各组织器官,以营养周身。如果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反为痰,造成体内环境濡湿而生痰。
这种“黏糊糊”的状态,为百病滋生创造了土壤。 古书上说:“脾病世相传……子病母先悲。”“母病儿淋痢,母瘦子羸疲。”这说的是脾气虚弱,运化无权,水湿停滞所导致的疾病会在子孙后代身上延续。这种疾病传承的方式叫做“世传”,病症表现为“先悲”;因为脾虚水湿泛滥,肠道感染,出现下利(大便稀薄),身体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