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率自由化了吗?

终颜瑞终颜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路径来看,我国当前仍处于利率市场化的初期阶段或第二阶段的前期。 2019年8月,央行全面下调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这是自1993年以来首次下调法定存款利率。此次降息后,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从1.5%降为1.4%(参见图表1),超额准备金利率则保持2.8%不变。

2019年10月和11月,央行两次下调OMO操作利率均至2.7%;2019年12月和2020年1月,央行连续下调SLF利率,两次分别下调10BP至3.05%,随后在2020年2月、4月继续下调10BP至2.85%。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目前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基准利率已经下降到了2.7%,但社会融资成本的“锚”仍然较低。由于企业信贷成本与银行间国债收益率高度相关,前者受到后者明显制约。2020年初以来,随着央行逐步降低OMO和SLF利率,银行间国债收益率也出现大幅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从1月底的3.13%降至2.64%,创下2016年底以来的新低。

另一方面,考虑到LPR改革的进展(详见下方“LPR改革”专栏),我们或许可以更乐观地期待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如果我们将央行设定的超额准备金利率看作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即货币政策利率)的话,2019年至2020年间,这一利率已经下调了50BP。如果未来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进一步引导资金价格下行,那么我国的基准利率将有望进一步下调,甚至达到通缩水平——这与费雪效应所暗示的利率趋势一致。

当然,考虑到通货膨胀水平和经济下行压力,政策利率仍有下行的空间。

邵禧禄邵禧禄优质答主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从1996年开始的,经过八年的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大半,2004年2月1日,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完全实现了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下的浮动幅度管理。但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尚未完成。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决定、利率管理、利率传导机制的市场化。我国现在的存贷款利率还是由中央银行集中管理,只是允许各商业银行在规定幅度内自由定价。我国现阶段的利率市场化是不完全的,主要是对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进行了严格限制。可见,我们离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我们仍然要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当前国际经济持续低迷而国内通胀压力增大,影响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利率市场化”与加息机制无关。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目前的利率机制越来越受到国内、国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利率市场正处于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中央政府在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更要谨慎对待,切忌操之过急。

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下,我们不能对利率市场化持无条件赞成的态度,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弊端,不能为利率市场化改革不切实际地设期限。在经济低迷时期,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适当放宽对利率的管制,会增加存款人的收益,有利于刺激消费。与此同时,利率的完全市场化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如果利差控制不当,容易导致中小金融机构盲目竞争,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甚至扰乱宏观经济秩序。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应积极稳妥地逐步推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