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为什么没中超有钱?
CBA没钱?你确定没见过真正的穷? 作为曾经的CBA球队负责人,我可以很负责的说,CBA是穷鬼俱乐部。那些所谓的中超土豪们跟CBA一比,真算穷的干净利落。 —————————–—–—–—–—–—–——–—–—–—–—–
先说工资支出,CBA球队工资支出排名(球员+教练):
1.广东队 2500W RMB
2.辽宁本钢 2300W RMB
3.北京首钢 1600 W RM B
4.山西汾酒 1600 W RM B
5.浙江广厦 1300W RMB
6.江苏南钢 1300w rmb
7.吉林五粮 1200 w rmb
8.山东高速 1200 w rmb
9.福建浔兴 1100 w rmb
10.四川五粮 1100 w rmb
CBA有财政补贴的,所以实际工资水平还要高一些。
中超过去几年一直号称是联赛工资帽制度,其实并没有真正执行,目前看还是自由市场。大牌外援一个赛季拿三四千万元很是正常。国内球员顶薪也过千万了(易建联、周琦这种就不说了,郭艾伦、赵继伟这种国家队主力也有近千万收入)。 再说场地和工作人员支出,这个不好统计,不过各俱乐部都是按同一标准建设场馆,广东深圳两个城市共三个场地,浙江杭州两个场地等等.....支出应该差不多。
最后说广告和其它收入,CBA广告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除了个别赞助合同里有一些广告条款可能值些钱之外(如广东队胸前广告),球迷看的球基本都是免费观看。其它收入主要是卖门票和卖饮料零食这些,门票收入每个地方都不尽相同,像一线城市NBA的水平基本都在一千左右,CBA的票价也就五六百。而且根据我的经验来看,CBA赛场外售品的利润高的可怕,一瓶矿泉水进价一块五卖到观众手里起码也要七块,一箱矿泉水+薯片+汉堡的套餐卖给观众起码二百元是常态(当然这些东西送到观众嘴边价格肯定要便宜很多,但是至少也是原价的一倍)。
CBA球队支出基本上就是工资+场地+工作人员+广告和其它这样几项,我大概算了下,一支CBA球队一年的支出大概三亿(纯预算,不含资产价值等),当然如果打个折扣的话,两亿元上下也能让CBA球队维持个不错的样子。 CBA球队的支出算下来也就几个亿,确实不如足球,毕竟中超球队平均下来每年支出是CBA的十倍之多!
中超和cba的收入来源有很多相同点,比如电视转播、场地广告、商业赞助、特许商品、门票收入等,然而近年来,通过公开招投标,中超的电视转播权价格节节攀升。2013年,乐视网以1.08亿的价格获得中超2年的转播权,2015年苏宁体育以5年80亿元的价格“天价中标”,而就在上周,新英体育以27亿的价格拿下了2019-2022赛季的独家全媒体权益,央视体育也以每年1.125亿的价格买下了3年的央视播映权。如果把中超联赛和国内其他职业体育联赛做比较,中超联赛一个赛季的版权收入大约相当于CBA三个赛季的版权收入之和。
在广告赞助方面,中超同样呈井喷式增长。据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恒大的冠名赞助商为东风日产,冠名费用为3000万,而到了2015-16赛季,广州恒大的冠名商变成了上汽集团的互联网汽车品牌——斑马汽车,有消息称合同的年冠名价格超过1亿元。2016年,除了恒大的斑马汽车,中超的第二赞助商是三星,第三赞助商是万达,第四赞助商是佳得乐,第五赞助商是雷克萨斯以及第六层级的6个合作伙伴:百威啤酒、康师傅、青岛啤酒、百事可乐、上好佳、英利等等,总计超过10个赞助商,初步估算其价位在2000-5000万不等,仅按照保守的2000万来估算,2016年的中超冠名和赞助费就超过2.6亿元。如果再加上2016年中超“主转播商”苏宁体育(5000万买下,苏宁是2016-2017赛季主转播商)和“官方战略伙伴”广汽传祺(官方价格为2000万),2016年仅主赞助商、冠名商和各层级赞助商收入就高达4.3亿元。
而CBA的官方合作伙伴为中国人寿——合同价为2014-2019赛季5个赛季的2.5亿元,另外冠名商为青岛啤酒(2014-2017赛季3个赛季3600万),以及第四赞助级别的伊利、中国联通、康师傅、玛卡、可口可乐、李宁、红牛、匹克、盼神等9个品牌合作伙伴,据估算其赞助价位大致相当于中超的第六层级赞助商,以2000万来估算,保守计算2016年CBA的冠名和赞助费也超过2.9亿元。
总体上,2016年中超联赛的冠名和赞助费用大约比CBA多出1.5亿元左右。
场地广告同样是中超和CBA重要的收入来源,目前2016年中超联赛的主场场地广告价格大约在1000-2000万/年/俱乐部,按照最低1000万保守来估算,仅场地广告CBA联赛的收益为1.36亿元。而2016-2017赛季的CBA联赛的场地广告平均价格大约在 450-500万/年/俱乐部,按照500万来计算CBA联赛场地广告收入,大约为8500万元,低于中超的场地广告收益5100万。
在门票收入方面,在一定程度上CBA要略高于中超,这是受到CBA自身的市场因素和联赛本身所决定的。据粗略估算,2016年350场的中超联赛其门票收入在1.35-1.5亿元。2016年400场的CBA联赛的平均上座率大约在78%左右,参照2016-17赛季平均每场14000人上座率和平均每张票价200来估算,CBA的门票收入在1.6亿元左右。略高于中超的门票收入。
此外,中超的特许商品和商品周边收入来源略高于CBA,在美国NBA里特许商品的收入是相当高的,然而在中国,特许商品并非联赛的重要收入来源。
综合来看,中超联赛的电视转播权、冠名赞助商、各层级赞助商和主场场地广告的收入来源略高于CBA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