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什么时间开?
198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同年4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原深圳市证券交易中心的基础上开业。当时两市只允许国有的国有企业挂牌上市,每家上市公司最多只有5%的流通股在市面上流通,而且价格被定的很低,每天交易的量也很大(当时没有涨跌停限制),所以这阶段的股价波动很大。这个时期的股票交易量很大,但投机性很强,因为很多人利用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来套利。
后来由于很多企业违规融资,破坏市场,1992年开始实施额度制和保值贴补,导致市场剧烈震荡。 随后A股市场的运行出现了以下一些特点:(1)总体呈现为上涨行情,只是其中经历了一次大跌(2007年金融危机时)。(2)每次出现大幅下跌后,都会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投资者进场热情,继而引起新一轮的上涨行情。(3)每一轮的牛市都是权重板块领涨,如2005年的钢铁、石化,2007年的银行、地产,2015年的券商等。这些板块大多跟国有企业的改革密切相关。
目前,我国A股的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超过了4000家,股东人数超过1.6亿,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已近30万亿元。 A股市场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首先,它为众多民营资本进入资本市场提供了通道;其次,它的建立和发展,推动了我国金融领域的改革和创新。
1990年底,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第一只股票——上海飞乐电声总厂的股票发行,标志着股市正式步入中国。此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于当年11月和12月正式成立。从1992年起,经过短短几年的爆炸式发展,中国内地上市股市市值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英国和法国的世界第五大股市。1996年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达506余家,上市股票556种,总市值超过8000亿元。1996年成交总额近万亿,是当年股票市值的1.3倍。
中国内地的股市从诞生之日起,其市场化程度就远非证券发展多年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所能比拟,不仅发行、上市速度奇快,交易方式上也直接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无纸化交易。而在股市制度安排上、法规建设上,却远不如这些国家完善,这就不可避免地在交易中暴露出许多矛盾和问题,如市场投机过盛,股价背离实际价值,暴涨暴跌现象严重,股市的调控能力差等等。
此外,中国股市从诞生至90年代中期,其最重要的功能是为企业融资。广大中小股民很少想到通过二级市场买卖股票实现获益,而仅仅把它作为一种打不烂的铁饭碗式的“深特区、广特区”储蓄和投资。由于受传统投资心理的影响和对股市运行规律的漠视,加上一些媒体极不规范的“炒作”,中国股市不可避免地成了高度投机的市场。股市行情直接受政策影响,呈现一波三折,涨跌起伏的态势。1996年下半年,随着股票二级市场投资观念的改变和行情好转,中国股市的投机心理开始减弱,运作机制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