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能全面超越香港吗?
从历史沿革看,香港和上海都是通过“开埠”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 不同的是,香港的“开埠”是被迫的——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清政府不得不把香港割让给英国;而上海的“开埠”则是主动的,由于江浙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洋务运动的推进,上海成为外国侵略者垂涎已久的目标(尤其是英美),为了通商方便,他们逼迫清廷开放了上海。
1842年8月中英两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香港从此沦为殖民地。但当时由于上海地区抵抗西方列强最激烈的地方就是广州一带,因此作为沿海城市的香港并没有得到太重视。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联军北上攻陷天津、圆明园并威胁北京,清廷慌忙与英国和法国达成协议,分别于1858年和1860年签订《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北京条约》,将九龙割让给英国,香港成为完整的殖民地。
为什么英国人要把目标放在香港而非上海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上海地区实行殖民统治的代价太大——首先英国人必须依靠强大的武力来维持对上海地区的统治,因为这里的反抗最为激烈;其次英国人要想在上海获得经济上的利益就必须付出比香港更多的成本,这是因为上海拥有更完善的封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系,对外部商品的依赖性远远低于香港。面对这种局面,精明利己的英国人就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侵占香港,以此作为通商口岸并逐步建立殖民统治。
上海之所以能在近代以来迅速崛起,一方面是因为其原有的经济基础(如江南粮仓的赋税和棉纺织业的基础),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外资的涌入(主要是帝国主义列强的倾销市场和原材料产地)。在外商眼里,上海既是商品市场和原料基地,又是倾销产品和剥削工人的场所。
随着上海经济的起飞,社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阶级矛盾激化,工人运动此起彼伏。同时,上海的资产阶级力量也在发展壮大,他们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争取民主权利,开展民主政治。
在这一背景下,辛亥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民主力量掌握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实行共和制度。然而好景不长,民国建立不久,北洋军阀窃取政权,中国再次陷入半统天下的混乱局面。
抗日战争爆发前,尽管中日之间曾爆发七七事变等冲突,但由于日本准备不充分和中国巨大的战略纵深,因此侵华战争的势头受到遏制,日军一直难以完全控制上海等地区,国民政府和民众上下一心,浴血抗战,粉碎了日本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进入新中国时期后,上海凭借其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便利的江海港岸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上海也同样遭受严重破坏,经济发展受阻,社会矛盾凸显。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上海借助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力推行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上海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综合实力仅次于东京、纽约和洛杉矶居世界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