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是上海a股吗?
“沪市”、“深市”的称呼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了,现在都没人这么叫了。 早先只有上海有个股票市场,叫上交所;深圳没股票市场,但有个证券交易柜台,人们去那里买卖股票,因为地处深圳,就被叫做深交所。后来有了互联网和远程清算交割系统,才有了现在的一统江湖的沪深300指数,也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沪深两市。 其实,我们日常说到的股市指代的是证券交易所,这个交易所上市的都是公司。而大家所说的上市公司其实就是满足条件能够在交易所交易的公司的总称。之所以很多概念总是混淆,是因为国内最初设立的时候,是想把沪深当做全国性市场的,所以设定了那么多的行业类别,而很多行业类别的名称又容易跟公司概念混淆。比如“有色金属业”,本来是指那些有金属矿的企业总称,可是由于最先在上海上市的有色金属企业是江西铜业,而人们习惯用代码“600751”来表述,于是就把带头的“600”当成了每个股票的代码(其实这是特例)。
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个行业里只要有一个企业能在市场上交易,其他所有企业都自动具有了上市的资格——因为它们的名字前面都被加了“600”。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符合交易机制的,但由于早期交易量小,影响不大。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这种概念上的混乱也越来越突出。 为了改变这种混乱局面,2006年,中国推出了创业板,用来满足那些成长性高但是财务指标达不到主板上市要求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在2004年和2005年,相继成立了一堆新交易所,以便分流部分资金,降低全流通后对现有交易所以及政府的压力。
当然,这些新成立的交易所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使一些概念更加模糊不清,让人困惑不已。尤其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国企、央企、大型优质企业上市或者再度发行股份融资,而这些企业大多符合银行信贷的条件,因此也常常被当做信贷数据的组成部分。这就使得金融数据和企业数据都跟资本市场的数据纠缠在一块儿,进一步加深了概念混淆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