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五行什么含义?
中医理论体系是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延伸与演绎,所以要想理解中医,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是阴阳与五行。 1.阴阳概念 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即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黄帝内经》在继承这一观点基础上将其发展成了人体生理病理学的理论基础----正气和邪气。
2.五行的概念 五行的概念源于古代哲人发现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具有不同的性质或属性,古人把具有生长、化育、收藏特点的阳性质态物质归属为木、火、土、金、水源属性归类为水、火、土、金、木,以五个符号来表示,这就是五行的由来。同时,由于万物皆有阴阳之分,于是,又把五行分成阴阳两个属性,阳为表,阴为里;动为外,静为内;上升为表,下降为里等等……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相互关系复杂而又稳定的五行体系。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五行是一个取象概念。所谓取象就是根据事物的特性来比喻或形容事物本身所具备的性质状态,以此来达到形象生动、容易理解的表达效果。因此我们在学习时不能机械的去理解它的字面意义,而应该透过抽象的数字,去感受其背后所蕴含的形象思维。比如我们常听说“心属火”,但究竟心火是怎样的呢?这是古人用火的运动变化特点来象征心的功能活动状况的一种描述方法(具体可以参阅《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也就是说,古人将心与火的运动过程进行了类比,得出两者在运行规律上有相似之处的认识结果。所以这种抽象的五行概念其实是在形象的告诉我们每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运动特点和规律。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地治疗疾病。
3.五脏之间的关系 一、相生相克 相生是指母脏滋养子脏的过程,克是指子脏制约母脏的活动; 在现实生活中,相生相克如同一个系统的两大基本矛盾。一方面它推动了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机能活动;另一方面又抑制着人的病邪侵袭能力及抗御外来有害因素的能力。当一方过分了就会引起另一方的失衡。所以在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法则治病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平衡的状态。 二、母子关系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主生殖。
三、子母关系 肺主皮毛,脾气统血。 四、相乘相侮 相克太过称相侮,又称反克。被克制的一方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出现向相反方向制约的现象称为相乘;反克也叫逆攻。
4.小结 五行只是用于解释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切事物及现象的一个框架模型而已,并不是具体的数字与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