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与什么五行?

苟芳云苟芳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南,本意为“方向”。《说文》曰:“南,夫音诺。南方之卦也,万物就养。从丶,一在其下。”可见,「南」为形声字。上為丶,古人认为「天下之至柔」。故有表示方位的「南」「北」;下有「一」,「天一」者,阳也,即「乾」( )。乾为天,天行健,所以南代表的是阳气发展到达了顶峰的状态,即夏至日,此时白昼最长、夜晚最短。同时,因为夏至之后阳气逐渐消退,阴气开始滋生,所以夏朝定都于「雒邑」(今河南洛阳),取「洛水之北」之意,寓「北方之水可灭南方之火」。而周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则取「镐京之地乃王畿之中最北处」之意——西周的「宗法制」就是建立在以周天子为中心,按血缘关系把诸侯划分成几层等级的基础上的。

由此可知,在古人心目中,「南」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位。那么它又和五行有什么关系呢!且听我娓娓道来…… 「五方」最早来源于中国古代星象学说,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北方属水,南方属火,而中央属土。这种观念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并广泛流传开来。例如《左传·庄公二十年》有云:「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戒。」这里的「分」指的是春分、秋分,「至」是夏至、冬至,所谓「启」,说的是立春、立秋,「闭」则是立冬、立夏。古人将这五类现象分别赋予五种不同的属性,称为「五行」。因此不难看出,所谓的「五方」其实就是对「五行的另一种解释」。

接下来我们继续谈谈关于季节的问题。我们知道,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分为孟仲季三候,共计七十二候。其中春季三月分别为孟春、仲春和季春,夏季三个月分别为孟夏、仲夏和季夏,秋季三个月分别为孟秋、仲秋和季秋,冬季三个月分别为孟冬、仲冬和季冬。古人根据气候的变化规律总结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当「寅」月(农历正月)过后便进入了「春」季,当「午」(农历五月)到来时则是「盛夏」将至,而当「申」月(农历七月)过完便是「金秋」来临,最终到了「子」月(农历十一月)后便迎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小寒”节气的到来——这正是由「子、午、申、辰」四个地支所对应的「金、水、火、土」四种属性所决定的。季节更替与五方的对应关系也是同样的道理:春天(东)生,夏天(南)长,秋天(西)收,冬天(北)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南=东南=炎=木+火;东=东南=水;西=西北=燥=金+土;北=东北=湿=水+土;中=中央=和=土 所以说啊, 南就是木加火的组合嘛! 所以古代的人是很聪明哒~~ 嘻嘻嘻

玉诗薇玉诗薇优质答主

《黄帝内经》,黄帝说,其(天)道也,其数六,其味咸,其色黑;其令风,其政凉,在其候时,则少羽、太羽。 这里说的“五运”是什么? “四气”“厥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是司天的意思,比如春分至小满的司天为少阳相火。

所谓“六气”——三阴三阳——就是阴阳相合的六个节气。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谷雨清明立夏芒种小满夏至小暑大暑立秋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冬至小寒立春……

“四象”——东木西金南火北水——对应于“六气”中的四个时段,即春秋冬夏的四分之季。

至于为什么“冬伤于寒”“春夏病生于风”呢?这是《内经》里的话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