烨解什么生肖?
1.《周易·乾》上讲“大哉乾兮,元亨利贞”“君子体仁,足以长人”,这里的“大”,是大的意思吗? 不是。这是汉语大词义的扩张现象,和古音同谐有关。比如“美”在商周时代读mī(二声),类似现在的“妹”字读音,所以“美”和“妹”在古代经常通假。又如“休”在周代读xiū(一声),类似于现在“修”的读音,而“修”和“休”在古代也常通用。再如“中”的古音zōng,和“忠”的古音是同样的,所以“中”有“忠”的意思;而“直”的古音zhòu,和“忠”的古音同样,所以“直”有“忠”的意思……这些例子很多,都是“大”的意思。
2.《说文解字》上说“晨,晨,早昧爽也。”“暮,莫也。”“旦,朝日升天形。”“昃,日偏落象。”这样的解释合理吗? 太合理了。其实古人造字是非常科学的,这些字形完全符合物体运动规律。早上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当然是卯时,卯时的月亮肯定是残月,所以“卯”字的形状就是像月牙一样,而“辰”字的字形就像早晨云雾的样子;中午太阳在最中央的时候,“午”的字形就像是正圆形的太阳;下午太阳开始向西边下落,“酉”的字形就有点像夕阳的形状;晚上太阳落山之后,“亥”的字形就更像月亮了……“晨”、“暮”、“旦”、“昃”四个字描写的是一天之内的四个时间点,每个点之间的时刻又是相对称的,从“晨”到“夕”,每一个都对应两个时间:上午和下午。
3.您认为“寅”是怎么来的?“寅”是什么含义呢? “寅”字的甲骨文字形很像一个侧放着的斗笠,下面是一根棍子支撑着,整个形状很像屋梁上悬挂的斗笠架。金文的字形有些变化,有点像屋顶上面的“瓦楞”,但下面的“斗笠柄”依然很形象。小篆的形状变得抽象了起来,但是依旧可以看出来是一对“瓦楞”。近代的汉字简化把“寅”字下部简写成“乙”字头,于是看上去就不像斗笠了。 “寅”的意思和“甲”、“乙”、“丙”相同,都是指干支之一,顺序第三,对应的月份是正月。古代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段,每段为一个时辰,合现两个小时,用十二地支来表示。每五天为一个甲子,循环一周为六十次。而每天子时、丑时等六个小时又被细分,每一小时被平均分成四段时间,这样一天就被分成了八个时辰,每个时辰均为现在的两个钟头。这八个时辰用八个字代表,就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这其中,“子”、“亥”分别代表了现在夜里十一时至一点;“寅”、“卯”代表现在的三点至五点;“午”、“未”代表现在的十一点至十三点;“巳”、“申”代表现在的九点至十一点;“辰”、“酉”代表现在的八点与十点;“戍”、“卯”代表现在的七点与九点;“已”、“亥”代表现在的五点至七日点;“未”、“子”代表二十一时至二十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