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项泓钧项泓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26年,国际乒联成立并制订了第一部正式的国际乒乓球比赛规则《室内乒乓球锦标赛竞赛总则》,同年举行第一次欧洲邀请赛及英国公开赛; 到二战爆发前夕,乒乓球运动已经在英、德等欧洲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广泛普及。

日本则是在上世纪50年代引进这项运动的,而新中国则是1973年开始开展,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国球的地位,毕竟在奥运会上只有乒乓球羽毛球项目是按羽毛球项目算的。 新中国开始大规模推广乒乓球始于1980年左右,当时中国刚刚结束文革动乱,百废待兴,体育方面同样如此,为了迅速增强国力,开始推行包括乒乓在内的“国民体育运动”,从当时风靡一时的电视剧《排球女将》就可以管中窥豹。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乒乓球运动在中国快速发展时期,从技术角度来看,此时中国处于乒乓球运动发展的鼎盛阶段。

从竞技层面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乒就开始统治这项运动,从运动员选拔上看也是优中选优,当时一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甚至可以拿到相当于副科级别的高干待遇(具体可参考百度百科孙晋);同时因为乒乓球运动对场地要求并不苛刻(可以室内进行),因此当时并没有太多经费的新中国可以先易后难逐步推进这个项目的发展。

1985年国际乒联决定将大满贯的奖杯以我国著名武术家和乒乓球运动员洪拳的名称命名,可见当时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实力和地位。 而现在,尽管中国队的整体实力在世界范围内依旧处于顶尖地位,但其他各队的进步却非常明显,再加上新兴体育项目的冲击,使得乒乓球不得不面对不断下滑的关注度。像德国、韩国这些传统乒乓球强国甚至已经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而在我国部分地区青少年甚至选择打篮球或者踢足球的原因也正是认为打乒乓球“没出息”。 不过虽然目前我们在技术领域仍然保持领先,但是其他国家已经在努力追平的差距了!

卞文惠卞文惠优质答主

一项体育运动成为全球性的主流运动项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各个国家和地区,普遍拥有所需要的运动场地;另一个是社会的各个阶层,都能负担起从事这项运动的费用。乒乓球运动,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开展,也正是因为符合了这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打乒乓球,并不需要很大的运动场地,长宽分别是14米和7米左右的普通教室,就能被改造成为一块乒乓球场地。如果再缩减到表演性质的场地,那么12米乘以6米就行了。从1990年起,国际乒联就着手准备推广一项特殊的乒乓球运动:小球台乒乓球。它的面积只有7米乘以4米左右,而且对运动员没有任何限制,男队员和女队员、大人和孩子可以混合参赛。

第二,“全民乒乓”,实际上已经成为国乒的头号敌人。

因为热爱乒乓球的普通民众越来越多,世界乒坛的技战术风格,正在飞快地追赶着中国式打法;另外,越来越多的外国选手,都去中国留学乒球,这也压缩了国乒的领先优势。在普及程度空前提高的情况下,国际乒联反而对乒乓球运动进行了“收窄”式的改革:从95年开始,大球取代小球;削球运动员的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大的遏制;双鱼胶皮拍子的威力,开始受到限制;无遮挡发球的新规定,又使发球者遭遇到了更多的约束;无机胶水时代的来临,又使正手杀伤力占到绝对优势的中国选手们受到明显制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