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属哪五行?
中医里的五运六气,是个很玄的学说 所谓“五运”,是指金、木、水、火、土在季节中的推移变化; “六气”是风、寒、暑、湿、燥、火在人体生理功能上的表现。 这都是古代先民根据对自然界和人体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后得出的结论,虽然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其中的许多道理,但不可否认古人在这方面的独到之处。 至于这个学说想说明什么问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这一理论的建立本来就是建立在“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基础之上的。
简单来说就是:天地在上为阳,人在下为阴,阴阳上下相感而形成了一个个阴阳交替的周期循环。 这个学说的最神奇之处在于它可以预测未来! 比如今年2017年是丁酉年,丙的火气被克,阳气不足,又逢癸丑月,寒气当令,所以今年冬季和明年春季气候将特别寒冷。再结合六气的变化,某些地区可能会出现暴雪或者冰冻,又由于“水火不相既”,冬天过后春天来临的可能不会太迅速。 当然,具体的推算还要复杂得多,这里只是简单介绍。
关于这学说的具体意义在这里也无必要多说,因为这毕竟是古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集合体,其中包含了天文地理阴阳哲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至于题主所问的五行与四时的关系,我也恰好最近读过相关文献,在此列出来供您参考(注:文中“我”指代一位著名中医学家张士卿教授)
春季 木旺 寅卯辰三季
夏季 火旺 巳午未三月
长夏 土旺 戊己土中四季
秋季 金旺 申酉戌三个月
冬季 水旺 亥子丑三个月
节气 立春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 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雨水惊蛰 节气 小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雨水惊蛰
中医五行学说以木、火、土、金、水五个字象征宇宙中包括人类的五类不同性质的物质和现象,将它们划归为五大类,称之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行”通“衍”,即由五大元素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演化一切生命活动的自然变化。“五”表示有限,是对无限复杂事物性质的抽象;“行”表示无限,由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规律进行运动变化。“五行”既表示了有限又表示了无限,体现了中国人以简驭繁的思维方法和辩证的观点。
中医学根据五行的特性,将人体从纵向划分为五系统:以肝、目、筋、爪等归为木,以心、舌、脉、血等归为火,以脾、口、肉、唇等归为土,以肺、鼻、皮、毛等归为金,以肾、耳、骨、发等归为水。同时把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度,把方位分为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这样人体从纵线就被纳入一个自然的整体之中,由脏腑、形体、官窍所组成的五系统在天时上各与春、夏、长夏、秋、冬相配,在空间上各与东、南、中、西、北相配。此外把五气分为风、暑、湿、燥、寒,把病变为眩晕、瞀乱、胸胁满、疡、寝汗等。
五行学说还把横向的每个五类又划分为五项。如每种元素下各分五脏为肝、心、脾、肺、肾;五体为筋、脉、肉、皮毛、骨;五官为目、舌、口、鼻、耳;五窍为目、口、鼻、前二阴、后二阴;五声为呼、笑、歌、哭、呻;五华(毛发的光泽)为毛、血脉、唇四白、皮、发;五志为怒、喜、思、悲、恐;五气为风、热、甘、燥、寒;五毒为烟、石炭、菌类、生物毒素、寒毒等等。由从五到二十五再从二十五到一百二十五把五行学说推衍成为有联系的整体,扩大到宇宙的万事万物、形形色色之中。在人体上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形体、官窍、志意、气、毒等,使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把整体的人横向、纵向与自然界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