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在五行意思是什么?
“姓”,是一个姓氏的代号或标志。《通志·氏族略》曰,“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郭”作为姓氏,来源大致有二: 第一,出自姬姓。春秋时期郑国郑庄公的小儿子叔段有个封地叫“京”,史书称“京师”,简称“郭”,后世其封地的后代就以“郭”为姓了。这一支郭姓人很有名气,史书多有所载。 第二,出自姜姓。齐国国王姜太公的后代有个封地在郭城,史书称“成周”,简称为“郭”,后世以地为姓。这一支郭氏后人记载就不那么多了 以上两支为“正宗”的郭姓,是如今绝大部分郭姓人的祖先。另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郭的,比如金国完颜氏有改为郭姓的;元朝时期的哈剌尔吉,本是蒙古贵族姓“哈剌”,入元后改为汉姓“郭”等等。不过这些少数民族改姓的人对如今的郭姓分布影响不大。
郭姓人的姓源清晰,来源可靠,可考性强,所以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姓氏排行一百位左右。尤其是上古时期,郭姓人的影响力非常大,如西周初年的著名政治家召公奭就姓郭,商代名臣虢叔也是郭姓,更不用说那个著名的神话人物夸父也是郭姓!
在中国传统的五行说中,把宇宙万物都划归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并以此来解释大自然和人体生理、病理等各种现象。其基本内容为:“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所谓“生”,一是相生与相助的意思,就是说上述五行中,前一行对后一行具有产生、促进和辅助的作用;二是循环不息的意思,“五”是数目字,“行”是“行列”的意思,“五行”可理解为五个行列互相循环往复,无尽无休。这种五行相生的思想,含有古代循环论思想的萌芽,与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有一定的联系。
所谓“克”,一是制约和克制的意思,“五行”中相克关系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二是无尽无休的意思。五行相克也是循环反复的。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中有克,克中有生。
木,代表成长的事物,即一切植物。“春生夏长”,在春季和整个春季中,木最为兴荣,因此在中医理论中有关肝病、胆病及两肋疾病等都归属于木。另外人体的肌肉筋腱也属于木。
火,代表升扬蒸发的事物,包括光和热。南方炎热,即火旺,而夏至时,火达到极盛,因此有关热病、神经兴奋性亢进的病候及口舌等疾患归属于火。另外人体的血脉亦属于火。
土,代表能生养万物的物质,在中央,长夏当令。故有关脾胃的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的疾患属于土。
金,代表收敛肃杀一类事物,西方和秋凉金旺,处暑时,金的威力达到极盛。在人体凡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以及金属引起的职业病皆属于金。肌肉和皮肤也属于金。
水,代表寒冷、潮湿和多水的地区,北方寒冷,长冬水盛。水旺之时在冬至。有关心肾和耳鼻的疾患皆属于水。人体的骨骼和发齿也属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