琮在五行中属什么?
卓铎最佳答案
玉琮,外方内圆,古人用于祭祀的礼器之一。《周礼》记曰:“琮十有二寸,圜而有琮”,说明早在西周时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琮的这种形状。 那么,这种形制的琮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呢?最近,考古工作者在江苏邳县大墩子遗址出土了一件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经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测定,其年代约为公元前4900年左右[1]。因此可以断定,琮这种玉器,至少在红山文化晚期已经出现了。
关于这件玉琮,学者们的看法比较一致,都认为它是一件祭地(或祭土地神)的礼器[2-3]。而在此前,河南信阳李家寨春秋中期楚墓出上件玉琮,则被认为是一种求婚聘礼[4]。可见,至迟在南朝时期,玉琮已经成为一种定型的礼器了。
至于它的材质,学者们认识不一。有玉石[5]、青玉[6]、硬玉[7]等不同说法。我们认为,既然红山文化晚期的玉琮以绿色的岫岩玉为材,那么,这一时期的玉琮就应该都是绿色玉材;至于以后出现的玉琮,由于制作和使用的需要,材料的颜色应趋于均匀一色。否则,绿色的部分暴露在外面,既影响美观,也起不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琮在五行中属土,表示四季中的春季和十个天干中的戊、己。琮,是“苍”、“空”、“固”三字的初文,因此“琮”字从王从玉。王有玉,就是琮。
琮从形状有柱形和镯形,柱形琮,是方形中空柱体,良渚文化玉琮多为这种形制;镯形琮,多为内圆外方的筒形,一般琮柱两侧琢出扉牙,使柱身成扁平状,以扉牙的个数分四牙琮、六牙琮、八牙琮等,还有兽面纹琮,为良渚文化玉琮中最为流行的形式。
这件六牙琮从制作技法上讲,采用浅浮雕和线刻技法琢制。浅浮雕琢出器表的兽面纹,线刻则是用于刻画兽眼、鼻、冠等细部。玉琮上刻有神人兽面纹,这种纹饰常见于良渚礼器之上,其中心内容是沟通天地的巫术。
玉器在良渚文化中普遍使用,玉琮更是良渚文化玉器的典型代表。玉琮在良渚文化中象征着财富和权力,它不但是财富的体现,而且更可能是权力或地位高低的象征。琮为良渚文化所独有,是一种十分盛行的玉礼器,它是贯通天地人神的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