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中小企业?
“中小型企业”是国际上对不同国家的企业规模划分的一个通用概念,指的是在企业资本规模上,处于从大型工业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中间的群体;企业规模的大小通常以职工人数、注册资本、固定资产总值和销售总额等指标来衡量。 我国目前对企业规模的划分采用如下标准:工业企业中,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500-2000万元的为中型企业,2000-10000万元的为大型企业,10000万元以上的为特大型企 业。
至于哪些属于大企业,哪些属于小企业,则要根据具体行业和具体地区的特点来判断了。不能简单地以大小论英雄,更不能以偏概全。比如对于金融类企业而言,500人可能是一个相当大的规模了;但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500人就可能会成为一个比较小的企业了。 如果一定要给“中小型企业”下一个定义的话,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它——指在企业资本规模上,处于从大型工业企业及大型企业集团中间群体的各类企业。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标准来衡量:职工人数、销售规模、资产总额。考虑到行业差别,实际操作中必须分行业制定具体标准。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分类标准大致是: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符合《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在职职工数3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0000万元以下的企业。
大企业由于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和市场广阔,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其发展总体上处于优势;而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底子薄和市场范围小,在发展中则处于劣势。因此,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和保护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政府普遍的做法。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决定了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中承担着重大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