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字是五行属什么?
从五行的角度来看,“京”字为木,因为“京”字的上面是个“艹”字头,而“艸/草”部首的字五行都属木。 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甲骨文的“京”字为(图1),本义是大房子,由此引申出国都、首都之意;金文(图2)加上了“高”,意为宫殿高大雄伟,再引申出高贵、尊严的意思;小篆(图3)把金文的“高”变成了“冂”,并继续引申出宏伟、雄伟之意。所以,“京”的五行应该也是木。 但是,如果仅从字形来推断字的五行,那未免过于简单了。因为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组中,所代表的含义不同,其对应的五行也会随之改变。例如“人”字,单独一人时代表五行火,但“人与人”的“人”就是五行木。又如“言”字,说的时候代表五行火,而“信口雌黄”的“雌黄”就是指“言”的五行土。
同样的道理,“京”在“国都”和“大”等词语中,属于五行木,但如果放在“喜京”的“京”或者“能京”的“京”里,它的五行就变为土了。这是因为,在这些词语中,“京”的字形发生了变化,由木变成了土。而且这种“以土代木”的现象,在古籍注解中也很常见,如《礼记·檀弓下》有“有天子之后,然后天子之宫,可以始立”,其中的“后”字,东汉郑玄注里就把它解释为“土” 。
京字的金文和小篆,右边是一块斧子形状,左边像两面城墙中间有一块“土台”,斧子表示建造,整个文字表示建造的宫殿、城池高高耸立。所以,“京”字最初指建造的高台。像现代汉语中常说的“平地起高楼”一样,古代人们为了防止洪水和瞭望敌情,便在高地上造房子,而帝王在修建宫殿的时候,便更喜欢建在极高的地方,所以“京”便又引申指帝王住的地方和国家的首都,如北京、南京、东京。又因为从宫殿房顶上远望,一片房屋建筑鳞次栉比,连绵不绝,有如丘陵,因此又引申指大,如“大兴土木、大动干戈、大发雷霆”,都可以称为“大动其京”。这种建在高大的台基上的房子,就是古代的堂。而古代人为了表现对祖先的孝敬和尊重,便把“京”又引申指祖先。堂内前高后低,前边叫“序(xù)”,后边叫“迩(ěr)”,所以“京”又引申指南北东西。后来人们又根据“京”字最初的“高台、首都、重要”等含义,用它作为量词表示重要的事情和事情的重要性,如“分厘”,即指一厘(相当于现在的25.4丝,1丝为千分之一毫米)和二分(1.85米)大小。京字的引申含义已经很少使用了。
京字读作jīng时,是五行属金的字;
作人名用时,一般取其本义,即指首都,引申指高大。如京云、京华、京艳等;
读作jīnɡ时,其本义为通“惊”。如:京惶(亦作“菁惶”、“胫惶”、“荆惶”、“警皇”、“京皇”,惊慌失措。后亦以“京皇”为“惶恐”);亦用作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