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五行属什么?

夔玉明夔玉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復”,本义是“再次”、“回来”的意思,引申为“恢复”。 《说文解字》解释道—— “复,行人之义也。从彳,口声。一曰反,行也。凡復之属皆從復。” 许慎认为,“行人之义”就是“复”的本义——“再次”“回去”——即古代外出做官或求学的,到了休假或者学成的时候,要返回原地,故“复”的本义是“回到原来的地方去”。

而“行”在这里表示“行走的路途”。所以“往而复来,行而能反”才能称为“行人之义”。 在古文字中,“彳”就是“小步慢走”的意思,如“往”、“返”里的“返”,就是人正儿八经地一步一步走的样子(这个我在以前回答里讲过); 而“口”则表示,人要说话,才算是“行人之义”。 所以,“行人之义”的意思是,一个出门远行的人,不但要走得回原路,还要说得清楚明白才行呢!这既是对外出者的要求和约束,也是对主人的一种交代和担保。 后来,这种要求又延伸开来,凡是离开一个地方到别的地方去做事情,都成为“出外之人”,都是“行人”。他们都要遵守“行人之义”。

因此,“行”也有了出行、旅行的含义,并且由动词逐渐演化为名词,指代那些远足在外的人。比如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说:“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意思是,子夏问到:“笑得真好看啊,眼睛真明亮啊,用白色打底再画花样啊。这是在说什么呀?”孔子回答说:“画画要先有白底子,才有其他的花样。” 因为孔子对子夏说的话是用“行”而不是用“行走”来表达的,说明这个时候的“行”已经具有了旅行、出行的涵义了。再后来就干脆直接用“行者”表达外出的人。

那为什么后来的“行人”被写作“行人”了呢?其实,在古代汉语里面有一个词叫“大行”,指的是去世的人刚刚下葬不久。因为古代的墓葬一般是在人的出生地附近埋得比较近,如果死者在外地病死,往往就地火化,甚至直接抛尸荒野都不会送回原籍的墓地安葬的。这种情况,在当时被称为“客死他乡”、“客葬他乡”等等,总之是不吉利的事情,而且不符合孝道。因此为了避讳“大而行”的谐音,就把“行人”写作“行人”了。

优质答主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五行相刑,无行不刑;辰戌丑未相冲;子午卯酉四正冲 五行六合,有合则顺,三合局为财官印绶,六合主情爱相合 阴阳相交,天地相通,阴盛阳衰则不生,阳盛阴弱则不长,此是阴阳之道 五行缺属,命学中也有五行的强弱之分及旺衰之别,如果命中五行为强或旺则应吉事成;反之就是凶事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