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属五行属什么颜色?
在五行学说里,任何事物都可以归类为五行。我们的皮肤可以归类为“土”;肌肉属于“木”;血脉归属于“火”;神经与精神系统属于“金”;骨骼、牙齿、鼻腔等属于“水”。 同样地,玉石的颜色也可以归为五大类,即“五色”。 “五色”是古时人们对自然界中五种颜色的称呼,也就是青、红、黄、白、黑,如今我们看到的五色彩虹则是七彩色。
古人认为世间的一切色彩都是由这五种原色混合而成的,正所谓“赤橙黄绿青蓝紫,何须彩笔画丹青”“天地五色惟草木之荣,而色不独显,惟日月光华,杂以烟云气而成文,此天地自然之理。是故山崩石磊,土之正色;雾昏雨翳,水之文彩也……月晕而有风雷之应,霞散而有昊天之下。” 所以,当我们论及玉石的属性时,其色彩归属尤为重要。比如,绿色软玉(也称和阗玉)大多产自新疆和田地区,其质地细腻温润,色泽柔和,自古就被人们所喜爱。这种绿色的色调,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之为“青蒿色”,归于肝经,具有清肝明目之功效。 另外,白玉(奶白色)归肺、脾二经,也有润肺止咳、补中益气的功效;红玉或叫鸡血玉(朱红色)归心脏和大血管,有活血祛瘀之功;而黑玉则归于肾、膀胱,可滋阴清热。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颜色是指天然的颜色,而不是经过化学染色后的人为颜色。如果将一块天然的玉石用火烤热并仔细观看,可以看到里面有如云雾、流水、色带等等自然变化的色彩,这就是所谓的“炎色”,说明这种玉石具备“五行”中“火”的特性。 用现代科学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可以发现玉石的自然色彩主要是由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决定的。不同的微量元素呈现不同的色泽,当微量元素发生作用的时候,就会影响到玉石的光泽度和透明度,进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天然色彩。所以,优质的玉石无色则优。 而人工染色则不同,是把颜料放入溶液中,通过浸色方法使颜料附着在玉石表面,以达到改变原有色的效果。由于人工染色的颜料颗粒大且着色牢固,用火烧是无法将其除去的。从火的方面来观察,这种方法染色的玉石会毫无反应。同时,因为人工染色剂多为化工原料,对人体有害而无益,故此类玉器尽量不要购买。
玉属五行属白色。
五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五行五色学说,源于中国远古时期的原始宗教意识。《礼记·祭法》:“黄帝正五礼,脩五乐,治五玉,行五种,抚万民,周公其盛耶。”郑玄注:“五玉,璧、琮、圭、璋、璜也。”郑注所说的五种玉器,在中国史前文化中多处都有发现,随葬五色玉器,是原始宗教意识在丧葬活动中的反映。
玉五色理论的流行肇始于战国。《国语·越语》:“以白之冠,红之缨,以燕之矾玉,青白之紫,若无获罪于君,大夫其袭惠焉。”《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湘君》:“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九歌·湘 隶》:“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是战国楚人,五色玉之词,见于《楚辞》者甚多。
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五色转五行,八柱更立名。四正合四象,白青赤黑黄。少阳之施生,少阴之施死。”所谓五色,即以青、黄、赤、白、黑为代表色,而与五方、五行、五季、五脏等对应,五色配合五方,谓之“五光”。在《周易参同契》中,玉被神秘化了,白玉对应少阴,赤玉对应少阳,“二数合同,三五相资”,玉象征天地交感,五行相生。玉,不仅有五色,而且参与构建了宇宙,玉也因此成为理想人格和人生终极关怀的象征。
“五色”本是一个十分含混宽泛的色相称谓。在《左传》《周礼》等先秦典籍中,用以指色相的“色”字,常与“象”“彩”“章”等词连缀或交用,如“色泽”“文色”“彩色”“文象”“美象”“文采”“章服”“文章”“五章”等。五色的对应物,有青、白、赤、黑、黄,也有苍、白、赤、黑、纁,还有青、白、朱、黑、玄,或苍、白、朱、黑、黄,或苍、皓、赤、玄、黄,或苍、皓、朱、玄、黄等。
青与苍、白与皓同色同义,或可通假或可并称,赤、黄、黑三色名则用得比较一致。《论语·乡党篇》“红紫不贯于朝廷”,“红紫”是青年男女着服用色禁忌,与“赤”分而称之。《礼记·内则》“子生,男子,以桑为牡龟,女子以栢为牝龟”,郑注:“牡龟色青。”栢属本色植物,木质有紫、褐、黄、白诸色,郑注未释,盖即“女紫”之类,属女性色。《尔雅·释天》“载灵曰祈”,郭璞注“祈”为苍赤色。《说文·赤部》:“ ,帛青赤色。从二赤。”《唐六典·司礼郎》注:“庶人公服黄,卑下者赤黄、浅黄、缃、敷色。”黄、缃近黄,敷色疑青赤,可见赤黄实是赤色。以上所举青、皓、赤、紫诸色,都可以在玉色中找到对应色,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五色玉品种在汉代已经出现了。
虽然“五色”色彩相参,或随色系、明度有所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