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代表五行里的什么?
《五行》里并没有明确说出白颜色的含义,但说到“金”的颜色是“白”;而“金”“木”“水”“火”“土”在颜色上的定义分别是: 金:“从革,故色白。”(注:革就是去掉毛的动物皮) 木:“曲直,故色青。” 水:“阴柔,故色黑。” 火:“阳刚,故色赤。” 土:“晦冥,故色黄。” 所以这里的“土”并不是指我们平常认为的“土”,而是指阴阳混沌未分、天体还没有宇宙大爆炸时的状态——那是一个没有光亮的、绝对的黑暗和混沌,所以“土”指的是黑色。
后来人们把金木水火土叫做“五德”。五德的另一种说法是“润泽以利行,故谓之仁;其性烈炎上,故谓之礼;其性坚质直,故谓之信;其性主湿,故谓之道;其性善发,故谓之智。仁、礼、信、道、智,此五德之瑞也。”——这里面的“润”通“儒”,也就是有仁道的意思。所以说,“五色令行无常,惟仁义为常。”——五种颜色使世间的行为没有了准则,只有仁和义是我们的行为准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金木水火土五行的代表颜色是:白色、青色、黑色、赤色和黄色。
“水曰润下”“其色黑”,其中黄色是中央土的颜色,而土能生金,因此黑色与白色也存在一定的联系,五行中黑色和白色所代表的属性和特征虽然不同,但二者在自然界中都有重要的位置,同时二者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中也起着不同的作用。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概念,它不仅在传统医学、风水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还反映了中国人对于宇宙万物本质的认识方式。
在五色理论中,关于黑色与白色的具体解释,可参考以下观点:黑色为玄水之色。《尔雅》疏引李巡曰:“玄,黑而有赤色。”孙炎曰:“玄,衣之幽黑者。”其白为苍皓之白。《尔雅》疏引李巡曰:“皓,素白色。”孙炎曰:“苍,天色。”可知黑白二色在五色中,皆与天为一类。黑色为天之玄气,白色为天之皓气。又据《尚书》孔疏,白色为西方金之色,黑色为北方水之色。五色者,木(青)、火(赤)、金(白)、水(黑)、土(黄)也。五方之色,东西南北中也,而天地之色则居天地之中,是五行之色杂于天地之间。故有天玄地黄之说。而《周易》之说,则以为乾为天,其色黑,为玄;坤为地,其色黄,为泰。
五行的颜色对应关系为五色;在方位上对应五方;在德行上对应五德;在人体上对应五脏;在时间上,春、夏、长夏、秋、冬五个阶段,分别由木、火、土、金、水五行来统治,由此衍生五时;在情志方面,与喜、怒、悲、忧、恐五种情感相匹配;此外还有五味、五音、五气与五行一一对应。因此,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人和宇宙是一个大的五行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