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个月宝宝上火怎么办?
两个月大的宝宝,如果出现“上火”的情况,妈妈首先需要改变一下自己的喂养习惯。 两个月大的宝宝,已经可以添加辅食了,这个时候,宝宝的主要食物除了母乳、奶粉外,还需要及时添加富含膳食纤维的辅食,比如蔬菜泥、果泥等。 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要注意由少到多,由细到粗,这样逐步添加,让宝宝有个适应的过程。 如果父母发现宝宝出现“上火”的迹象,可以在保证宝宝奶量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辅食的量;同时,可以适当减少宝宝零食的摄入,特别是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更应该减少摄入。
除了调整饮食结构以外,爸妈还可以给2个月的宝宝多喝水,通过增加宝宝的饮水量来防止“上火”。 对于还不会喝水的宝宝,爸妈可以拧开瓶盖,把瓶子放到宝宝嘴边,宝宝就会自己吸吮着喝水了。 对于已经会喝水的宝宝,爸妈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个杯子,训练宝宝自己用杯子喝水。在宝宝水杯中倒上温开水,放在宝宝手边,鼓励宝宝自己拿起水杯喝。 当然,预防宝宝“上火”,最根本的办法,是注意宝宝的肠道健康。
宝宝出生后,爸妈要及时处理宝宝便便里的胎毛、头屑等,避免这些残留物在潮湿的环境下滋生细菌。平时定期清洗宝宝屁屁,更换尿布,呵护宝宝娇嫩的臀部,防止红屁股发生。
小儿上火的症状还是比较容易辨认的,比如口舌生疮,口臭,大便干结或干燥,还有饮食减少,手足心热,等等。如果大便干结的孩子还哭闹不止,夜寐不安,那么可能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妈妈们要好好调理了。
小儿不能吃退烧药治疗上火,只能采用食疗的方法治疗。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要注意鱼肉等发物的摄入,多吃些青菜和水果。如果宝宝已经开始添加辅食,也应以清淡为主,最好蔬菜和肉类分天吃,肉鱼等发物不要吃得过于频繁,多吃些养阴清热的食物,比如莲藕,丝瓜,鸭肉,甲鱼,荸荠,莲子,百合等。中医认为小儿上火还分为不同的证型,不同症状要采取不同的食疗方:
(1)积滞(热)型:宝宝厌食,大便不畅或干燥臭秽,小便黄少,或有发热,口臭,手足心热。 可采用:胡萝卜汁、白菜根汁;鲜芦根10g,竹茹15g,煎水代茶;或炒菜勿放过多的盐,加些糖。
(2)内热上炎型:宝宝食欲尚好,大便正常或干,睡眠不安,口有臭气、流浊涎,咳嗽或有发热。 可采用:柿饼煎水,频服;或喝淡盐水、菊花水。
(3)肾阴虚型:宝宝偏食易伤风感冒,大便时干时稀,手足心热、多动。 可采用:肉丝挂面蛋汤、鸭梨煎水;或用胡桃肉、猪肾一个炖熟,加盐少许,饮汤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