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五行属什么?
《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奢,侈也”、“糜,烂也”,二者意义相通,指浪费财物,生活奢侈。 古人讲: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见利思义,不见利忘义。” 孔子认为“奢则不孙(逊),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学而》)意思是说,过分奢侈就会傲慢无礼,过于节俭就会拘谨局促,所以宁可拘谨也不失礼。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绛曾经劝晋悼公提倡节俭,他说:“昔先王之制,诸侯之乡五百,既富而逸,则淫於乐好;娱乃无度,则贫贱矣。”于是晋悼公命人撤去王室的钟鼓等乐器,把它们送给诸侯用以陶冶情操,同时停止给王室供食供御。(《左传·昭公二十年》)
孟子也说:“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就是说,礼仪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没有礼仪规范就没有办法立足社会。他批评墨家学派主张简朴的生活作风是错误的。他说: “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如已饥之也,是以甘雨露,霜雪雷霆,谓之无方;禹、稷、周公谓之圣人。”“孟子曰:‘伯夷,非礼不顾者也;伊尹,不为汤礼而不佛耳。’ ” 在孟子的眼中,像大禹一样关心百姓疾苦,把天下人的苦难看作是自己的苦难的人就是圣君贤相。
老子主张“治大国若烹小鲜”,反对奢华享乐和穷兵黩武,反对巧诈虚伪和攻伐掠夺。他说: “三十辐共一毂(gu),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第十一章) 老子还指出统治者的贪婪与百姓的贫困之间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孔子也曾经对弟子们说过,“士而不言,吾耻之”。也就是说,一个有知识的人如果不去宣扬正确的观点,去做危害人民的事,那还不如无用的石头瓦块呢! 可见中国古代的思想家都强调节约、反对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