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倥象征什么?
中国是个多神崇拜的国家,有自然神、宗教神、祖先神等类别,其中对自然神的崇拜是主流,影响最深的就是对天、地、人的崇拜。这三大类自然神中的许多神灵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便创造了这些神灵并加以祭祀,于是它们便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保护神。其中的代表就是龙(风)、虎(山)和牛(土),也称作“岁阴”;与之相对的还有“岁阳”,包括辰龙、寅虎和丑牛,在农历中分别对应三月、一月和十二月。
岁阴的起源相当古老,早在殷商时代就被尊奉为重要的自然神了,《诗经·大雅·大明》中有“率彼云汉,为我征祥”“云汉昭昭,我居肇降”之句,说明云汉(银河、星空)与龙有关,而“日月其迈,时盛岁新”则点明了月及时间的重要性,从龙到月,可见岁阴主要是由星宿构成的。
后来这种理论被注入阴阳五行之说,认为天地之间有金木水火土五行,每行各含三个元素,其中木火土又是阳,金水便是阴了,而每一个季节都含有三行的一个元素,春天是木,夏天是火,秋天是金,冬天是水,每个月份都有阴阳五行的变化,其排列组合共有六十种,称为“六十年花甲”。
由于一年四季循环往复,每个月都有“月相”(月满或月缺)变化,因此每个季节的前面都有一个节气名词,用以表示每月的节气,如立春、惊蛰等。每个节气的第一天都是阳气上升的时刻,用天干符号表示,称为“值日干支”,这一天干在每个月里只有一个,而且只出现在某个节气之中,属于该季节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一年之初。
比如2017年正月初七立春,立春之后第一个节气是惊蛰,故这一天干的“年支”就是丁卯,正月是寅月,所以整个八字就是丁卯壬寅甲午丙寅,这一天的五行就是“甲乙丙丁”木火土全具,阴阳皆备,是最吉祥的一天,也是古人最看重的日子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举办隆重的庆祝活动。 每年有两个立春节气,一个在公历二月四号左右,另一个在二月十一左右,一般农历正月初一都是在公历的二月中旬,这时阴历阳历相差不大,立春这天既可以是年前最后一天,也可以是新年第一天。
随着年份的变化,立春所在的月份有提前也有推后,这会造成“立春”与“元旦”的交替不在同一天,这种情况在19世纪以前是没有的,到公元1864年后才出现,平均每隔3~4年就出现一次,这种现象被称为“春分化冻”。
随着年代的流逝,“立春”与“元旦”的交替日期越来越早,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这种交替大多出现在农历十二月末或者正月头。 在这种情况下,旧岁已完,新春伊始,正是“一元肇始万象更新”之时,这个时间点就成了人们寄予希望和美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