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企业如何能冠上山西?

焦家衡焦家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山西省”这个名字属于行政区划,即“省”的行政级别,而“山西”是一个地理概念,即“山西省之内”。 “山西省”的简称“晋”字,在现代汉语里读jìn(第四声),而在古代很多方言里都发pìn(第四声)音;而“山西”二字,在现代汉语里读xī(第一声)sān(第三声),文言文里也都作xiān。 那为什么一个地名会同时出现两个读音呢?这得从“晋”这个字的起源说起了!

在春秋战国时代,华夏诸国中有很多国名用字是“三”或“晉”,比如秦、鲁、宋、郑等等,这些字在当时多数地区都读jin(四声)或xian(一声),如“秦晉”读作qin jin 。 但是到了秦汉魏晋时,这些字多读作quán(第二声),或者写成“鶻”,如“秦鶻”“魯鶻”。这时候“晋”字也不例外,《汉书》等书里就有“晋鶻”一词,而“鶻”字在汉代石刻中也有出土。 那么问题是,为什么“鶻”字成了正字?因为它的发音和“晋”的发音接近,而意思却更加丰富,可表示“进”“上升”“进贡”等诸多含义。而且“鶻”字形体多变,很容易认错,于是“鶻”字就成了正字。

既然“鶻”字成了正字,那“晋”字就不合规矩了!可是“晋”字在古文献中出现频率很高,不可能全都修改。这时候古人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用“鶻”字加偏旁,给“晋”字加上新的偏旁构成新字“進”,用来代替“晋”字,而且这样造出来的字还符合规律——以“晋”字为声符的字多为“進”。

这样,“鶻”字就成了正式汉字,而“晋”字则被排挤到非正式的领域,变成了口语字、方言字。 然而,虽然“鶻”字成了正式汉字,但许多人并不认识,于是人们又通过字形把“鶻”字识别出来从而替代它使用,于是原本不认识的“鶻”变成了识得的“晋”——这种例子很多,像“啄木鸟”(zhuo mu quan)中的“啄木”就是“鶻”,还有“插翅難飛”(cha zhi nuan fei)里的“飞”也是“鶻”。随着使用的广泛,越来越多的人识得“鶻”字了。

杭思宇杭思宇优质答主

冠以山西省名称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企业集团的母公司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并至少拥有五家子公司,母公司和其子公司的注册资本总和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国家试点企业集团和国务院确定设立的企业集团,按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集团成员单位均具有法人资格。

(三)、集团名称应当在拟核准的集团成员的企业名称中体现,且其行业类属(或者经营特点)应当与集团内核心企业一致或者相近,其业务应当由核心企业承担或者统一经营。

(四)、办理集团登记的企业可以申请在企业名称中冠以“山西”字样。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