娐字五行属什么?
根据《康熙字典》,“娔”字收录在《集韵》中,其读音、写法与“婐”字完全相同。而《集韵》中“婐”字的解释为:“婀婐,巫阳神人名。” 也就是说,“娧”“娞”“娔”“婐”这四个字在古时原指同一组人物形象,这组人物形象最早出现是在楚辞当中: 《离骚》:“三后临代,惟尧眉兮。”王逸注曰:“三后,谓禹汤文武也;言此四帝之貌,皆像尧也。”
《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王逸注曰:“云师,主云之神;云中君,云神之夫人也……沐,溉髪也;浴,洒身也。” 在汉代人著的《尔雅》里也有类似描述: “儒,幽州牧。”“禺,灵州牧。” 李贤等注:“今东夷国皆称儒。” “禺”李贤等注:“禺,神名。” 王先谦补疏引张澍曰:“禺,兽名,似猕猴而大,黄色。” 可见,“娧”“娞”“娔”“婐"这组字在汉朝时仍指外域神祇。
到了宋代,这一组字的意义开始混同,如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上》载有: “予尝至一寺院,有木香亭子甚伟……”宋慈《洗冤录·五声断狱》亦载: “至晚回来,入内看视,见妇人裸体卧于床上,脚骨损碎。” 清人顾祖禹著的《读史方舆纪要》中则明确把“娧”“娞”“婥”“婐”列为同义词: “婆罗门,诸番国之首,其国人多髯;……女真人好剃发,其妇女不缠足者,亦髯。……印度婆罗门教徒,犹存古风……又其国俗,妇女裸露,不以为耻。” 所以说,“娧”“娞”“婥”“婐”在古代虽然本为异字,但意义完全相通,都作“美”和“女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