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五行中的什么?
“五行学”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一部分,它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所组成的。 这种观点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归结为五种类型,显然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现代科学中,人们已经认识到宇宙的组成远不是简单的五大元素所能概括的。然而,“五行说”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却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人对“五行”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最初,“五行”被用来表示物质之间的某种亲和性。比如,木头可以生火,火可以用来烹饪食物,于是“木”“火”就被看做是相生的关系;金属可以制造斧头,而斧头是砍柴的器具,于是金和木也被看作相生。同时,人们还发现,金属如果暴露在湿润的环境中会发生锈蚀,于是金属与土、水便有了联系。这样,以金、木、水、火、土为代表的五行体系就在人们的实践中形成了。 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哲学思想的升华,人们又逐渐给五行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尚书·洪范》中就提到:“五行:一曰金水二曰木火三曰土。”这里,五行不再简单地代表五类实体性的东西了,而是代表了五种属性——木火土金水分别代表着生长、炎热、干燥、冰凉、湿润。
后来,这一观念又被引申到对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的描述上。《礼记·中庸》有言:“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故君子宜涵养德性而勿徒事虚文也。”在这里,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被分为“素位而行”和“愿乎其外”两种情况。前者是指按照本来的身份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后者则是企求身分之外的价值和目标。
这两种不同的情况最终会反映到“五行”之中,从而给人带来不同的命运。古人认为,努力做到“素位而行”才是人生获得吉祥如意的唯一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