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为何为戊戌年?

饶语卿饶语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因为“年”这一概念起源于上古先民计算耕作时间和收成,一年分为四季(每季三月),一季分为孟仲季三个半月,一月分为上中下初三日,一日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作两个时段。 这种计时方式称为“二十四节气历法”或简称为“节气历”。这套历法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划分四季,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由于每年的春分与秋分都是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2日,且位于农历二月和八月之中,所以古人发现,每年二月和八月的日期总是固定的,于是二月就被定义为农历正月,而八月则被定义为农历七月。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制作了脍炙人口的《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二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基于这样的计时体系,人们自然知道每年立春的时间,从而推算出每年的收成以及耕作的开始时间。

然而人们渐渐发现,这样精确度很高的日历有一个弊端无法克服,那就是无法反映月球的盈亏变化,无法区分朔望新月、峨眉月、满月等不同的月相,于是人们又发明了阴历。所谓“阴历”就是指不考虑月亮的月相变化,只考虑地球公转所形成的历法,它和阳历一样被认为是一种“规范历”,其中一个月的长度固定为二十九天或三十天。而节气历中的每一个节气都被平均分割成三个月,每个月中平均分成上中下三段,每一段再平均分成前后二日,即所谓的“十二月两分法”,其对应的节日被称为“二十四节气”。

很明显,二十四节气是以节气历为基础制定的,因为其中吸收了阴历“大月三月,小月二月”的特点。如果某年的冬至出现在农历十一月,那么次年立春就定在农历十二月,如此冬至立春之间就有十三个农历月,全年也就三十六旬,这样一年的变化就会体现在节气的变化上,比如今年的大寒恰好落在农历十二月,因此明年的立春就会在正月初一,即所谓的“逢闰加一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