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如何分五行属性?

乔勇智乔勇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也有点好奇,所以做了一点简单的研究。 汉字的五行属性,最早来源于《尚书·洪范》: 金木水火土,谓之五德。其中,“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分别对应着五个字的五种性质。

后来汉代的易学大家郑玄给《尚书·洪范》做了注解,在流传的过程中,被加工成“五行说”——即金木水火土,各自拥有五种性质,并且相互之间存在生克关系(具体可参见百度百科)。

这样五行就说清楚了,可是它们与汉字有什么关系呢? 据说古代有五行配五方的说法——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而中间地带属土。于是有人提出,汉字的五行属性应当与它所在的方位有关。如果一个字是树,那么它就属木;如果是燃烧的火,那么这个字就属火……这么一来,五行和汉字之间的联系不就自然成立了吗!

不过这个说法有待商榷,因为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中,它的五行可能不同。比如“青”字,它在“春雨惊春清谷天”中的五行属性应该是木,可在“千里江山青未了”里的五行属性就变成土了;同理,“红”字在“万紫千红总是春”里属火,而在“二月风光浓似酒”中却变成水了……

除了方位之外,还有学者认为汉字的五行属性跟字的结构有关系——凡是带有“木”字旁和“火”字旁的汉字,它们的五行属性都属火或者属木;同样,带“金”字旁和“水土”字的汉字,其五行属性属土或属金……如此划分看起来十分合理,并且让五行和汉字之间的关系变得一目了然。只是这样直接给汉字贴标签显然不够严谨。

其实,汉字的研究领域有很多,文字学、语言学、考古学、文献学等等,其中文字学又可分为古文字学、现代文字学和语源学等分支。汉字的五行属性,应该属于语源学的研究范畴。在研究方法上,我们应该努力汲取当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论证,而不是依靠传统经验主义的方法,甚至凭借主观臆测来给汉字贴上五行标签。只有这样,我们研究得出的结论才能站得住脚。

束波涨束波涨优质答主

形声兼会意字五行是该字声旁、形声的五行组合;

合体象形字五行是该字构成元素或者该字本身象形物体的五行;

会意兼形声字五行是该字构成汉字的五行;

指事字五行是该字指代物的五行;

假借字五行分析较复杂,一般取其本意的五行。总之,汉字五行分析的原则就是抓住汉字的本意,再根据本意考察汉字与木、火、土、金、水何种相联系。

汉字的造字法可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前四种是属于造字法,后一种则是用字法。象形字就是依照字义描绘画像而成的文字,比如说“日”、“月”、“目”、“牛”、“羊”等。象形字是汉字的本源,是汉字的祖先。

指事字是用文字的抽象符号(线条或笔画),来表达意义的文字,例如“一”、“二”、“三”、“上”、“下”、“本”、“末”,在字形中用一个抽象的指示符号来说明字义。形声字,是由两个部分合成的,一部分表示意义,另一部分表示读音,比如“清”,形旁是“氵”表示意义(与水有关),声旁是“青”表示读音。会意字,是由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在一起表示意义。比如“从”、“众”和“信”字。“从”字,是两个人的象形字组合而成,表示字义即从。“众”字,是三个“人”字组合而成,组合字的形与义一致,“众”字即由组合字而来。“信”字,上“人”下“言”,造字本意是人言必信,合起来表示字义为信。假借字,“假借”就是“借用”的意思,假借字的字形与字义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由于同音替代的关系而产生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